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 > 专题 > 综合业务 > 农副信息
发力供给侧,蒲江茶山变“金山”
  • 2017-05-09 14:36
  • 来源: 中国供销合作网
  • 发布机构: swgxs
  • 【字体:    
    一片看似普通的茶山,却正在逐渐变成“金山”,这正是四川蒲江县瞄准都市需求,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据悉,按照高端化、品牌化的要求,该县围绕“蒲江雀舌”地标区域品牌,大力推动茶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蒲江县全力推进“农业提升”、奋力打造“美丽蒲江,绿色典范”发展目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基础抓管理
  把牢茶叶品质创品牌
 
  2016年底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蒲江雀舌”荣登其中,品牌强度为835亿元,品牌价值评估高达174.26亿元。超百亿元品牌价值的背后,是蒲江县多年来对品质的精耕细作。早在2009年,蒲江就在全国首创了“茶园托管经营”和“统防统治”管理模式,建立起茶农、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多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蒲江茶业走出了一条“基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的特色发展之路,蒲江县农林局负责人周燕武认为,归根结底就是抓源头建设,保证茶叶品质,才让蒲江成佳逐步具备了中国高端绿茶生产基地的条件。
 
  据蒲江县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蒲江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土壤改良工程,计划用3年的时间,通过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改善全县25万亩的耕地质量,实现每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个百分点的目标。作为该县的农业三大产业之一,“有机茶园建设”自然成了整个计划的重头戏之一。
 
  目前,蒲江县15万亩投产的茶叶,有一半多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GAP认证,茶叶良种优质率达99%,这也造就了“蒲江雀舌”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步步成为全国一流的公共品牌。2016年县春茶鲜叶总产量1.875万吨,农业(春茶鲜叶)产值达7.5亿元,亩均产值5000元。
 
  瞄准都市需求
  三产融合延伸产业效益
 
  “什么,这是工厂吗?”走进成都茶厂在成佳镇的生产基地,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进了一个雅致的茶园。园子里遍种着各种品种的绿茶,其间亭台楼阁掩映,一座座以翠竹茅草为原料的房子里,客人一边品尝正宗的川西盖碗茶,一边欣赏着精彩的茶艺表演。
 
  而园区里的生产车间,也是全落地玻璃的“观景”车间,市民们不仅可以亲眼看到绿茶从采摘到杀青、压条理型、干燥提香等三个环节十六道制作工序,还能参与其中,亲手制作一把给自己的清香。
 
  工厂外则是绵延起伏的茶山,在春天的暖阳下,被染上了最嫩的绿色。不少市民驱车赶来,在碧波万顷的茶园里呼吸满是清香的新鲜空气,或亲自采摘最嫩的青叶制作手工茶,或是走进一个农家小院里品一杯今年刚制出的新茶,分享着新农村和春天的惬意。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蒲江县更是把文化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三产深度融合的路子。今年3月初,蒲江县成佳茶乡旅游景区顺利通过评审,为成都市乡村旅游新添一块国家AAAA级景区金字招牌。
 
  近年来,蒲江县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横向拓展农业功能,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成佳茶叶精深加工和配套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的集约集群发展。同时依托绿色生态本底,致力于茶文化的深度挖掘,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元素,提升接待水平,茶乡一三互动旅游亮点纷呈。
 
  驱车前来的茶乡游客,可以漫步于5000米长的生态茶园健身步道,可以骑行于10公里的茶乡绿道,自由徜徉在绿茶清香中;可以探寻神秘幽静的茶马古道遗迹,吸纳历史文化积淀精华;可以置身茶园,听茶农细数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及制作工艺,现场体验采茶、制茶乐趣;可以滞留休憩于茶园中的茶文化体验中心,赏茶艺表演,观茶品展览;逛“蒲江雀舌”长廊茶叶交易市场,品茶购茶;还有产地生态、原料新鲜、做工精巧的茶乡美食。一系列的茶事乐趣,正是成佳茶乡AAAA景区的独特魅力所在,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已达100万人次。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