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黑龙江,农田被皑皑白雪覆盖,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曾经令农民发愁的农作物秸秆,如今被源源不断送入直燃锅炉内,成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重要原料,为寒冷的冬天添了融融暖意。
早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首次以减排固碳为主题发布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以秸秆打捆直燃供暖供热等为主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被纳入其中。秸秆打捆直燃供暖供热效果、技术推广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走进黑龙江省进行了调研。
屋内屋外两重天
临近中午,海伦市室外温度已低至零下29摄氏度,呵气成冰。走进海北镇新村小区的居民楼内,却有一股浓浓的暖意扑面而来,楼道内,暖气进水管微微烫手,两位穿着棉坎肩的居民正聊着家长里短。
进入五保户金明峰的家中,屋内窗明几净、温暖舒适,阳台的几盆花争奇斗艳,与窗外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你看我屋里多暖和,温度一直在20摄氏度以上,外面那么冷,回来把外套一脱,剩几件贴身的就够了。”老金揪了揪单薄的衣服说道。
“现在住得暖和了,人也感到舒适了!”老金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他回想,十多年前,取暖需要自己抱柴、烧柴,取暖效果也不佳,“刚烧完的柴火没一会儿暖和劲儿就过去了,一冷就得再去添柴,天天灰头土脸的,也不暖和。”
沿着暖气进出水管,我们找到了老金幸福生活的源头——在海伦市君佳新能源供热有限公司,叉车将打好捆的秸秆包放置在传送带上,整包运送至锅炉内进行破包、燃烧,透过锅炉上的小闸门,可以看到炉内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该公司总经理金明福介绍,眼前的这台秸秆捆包直燃锅炉为该镇23.5万平方米面积供暖。
金明福告诉记者,过去公司采用燃煤供热,煤价每吨1000元,供热季用煤量约为8000吨,自从换成秸秆捆包直燃锅炉,秸秆每吨只需240元,一个供暖季消耗秸秆约1.5万吨,燃料费可以节约高达400多万元。
秸秆替代燃煤,供热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在距离供热公司最远的海伦惠丰村镇银行,一层大厅的温度计显示为20摄氏度,柜台内的工作人员甚至身着短袖。银行经理李海涛介绍,过去银行自行烧煤取暖,燃料、雇人成本高不说,也缺乏安全性。“以前我们在银行里都要穿羽绒服,接入‘大热’(供热公司集中供暖)后,温度上来了,地暖、暖气都是热的,二层温度更高。”李海涛说。
省钱是一方面,锅炉房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烧煤跟现在比不了,那时锅炉房到处是灰,人工掏灰还特别费人力。”燃煤取暖时代,金明福就在这里工作,他对当时的工作环境记忆犹新。如今,屋内一尘不染,锅炉周围的循环水不间断除尘,工人们身穿白大褂,锅炉房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一团乌黑,烟熏火燎的刺鼻气味再也闻不到了。
粮食烘干成本节约一半以上
穿行在齐齐哈尔市的乡镇间,每隔不远就能看见粮食烘干塔突突地冒着白烟。黑龙江省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烘干需求旺盛,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和散煤治理逐步推进,加之燃煤价格增长,除了居民供暖,粮食烘干、食品烘干等农产品加工领域也在积极探索秸秆打捆直燃供热的应用。
“2023年10月,合作社将燃煤锅炉改造成秸秆捆包直燃锅炉,只需40至50分钟,炉内温度就能达到700至800摄氏度,成本也节约了50%左右,而燃煤达到同样的温度则需要8个小时。”位于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的大海现代农业合作社刚刚烘干完1.5万吨粮食,负责人弓锐告诉记者,以前燃煤供热需要雇佣多名锅炉工连续用铲子上煤,锅炉改造后实现了流水线作业,节约了人工成本。不仅如此,合作社自有5万多亩耕地,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炭灰用来还田,还能为耕地补充养分。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刘杰认为,秸秆打捆直燃既可以满足粮食烘干工艺及热能要求,还能保证排放达标,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成本节支效益十分突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燃煤价格的增长,成本节支甚至可达60%以上。
在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的北丰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容量6吨的锅炉正在运转,一批腐竹产品加工完毕。公司总经理潘桢介绍,腐竹加工需要大量蒸汽,他曾分别考察了燃煤、电和天然气制热,但高昂的价格令他望而却步。经过对比,潘桢最终决定选用秸秆捆包直燃生物质锅炉。他算了一笔账,2吨秸秆产6蒸吨蒸汽,每吨秸秆200元,相当于1蒸吨蒸汽成本70元;烧1吨煤产6蒸吨蒸汽,但燃煤每吨1200元,相当于每蒸吨蒸汽成本高达200元。
“烧啥也不如烧秸秆省!”海伦市利民节能锅炉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显君介绍,秸秆原料大多就地取材,运输半径近,从田间到“炉头”,减少了中间加工环节,随取随用,成本较低。目前公司生产的热风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均可燃烧秸秆圆包,可分别应用于粮食烘干、工业用汽和居民取暖,满足不同需求。随着技术进步,目前已发展到炉内多捆烘干及破碎技术,以解决捆包水分高难题,可以燃烧含水率50%左右的秸秆,突破了技术壁垒,适用于10-130蒸吨燃煤锅炉改造成生物质锅炉,打破了锅炉不能做大的“魔咒”。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教授别如山给出了一组可观的数据:相比于同容量燃煤锅炉,生物质捆包直燃锅炉能节省50%-60%的燃料费,热效率可达85%-88%。“生物质捆包直燃技术,攻克了生物质必须破碎或压块后才能燃烧的难题,大幅降低了燃料成本,对生物质热电联产及供热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捆包直燃技术的成功,有力推动了捆包气化技术,大幅降低生物质气化条件,为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提供技术支撑。”别如山说。
技术推广仍面临“拦路虎”
通过梳理相关政策,记者发现近年来生物质燃料供热部署进程加快。
2023年5月,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指出,发展节能高效绿色技术与装备,因地制宜采用生物质燃料等热源,推进粮食烘干燃煤热源更新改造,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完成粮食烘干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于同年11月印发的《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再次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绿色低碳锅炉,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确保排放达标前提下选用农林废弃物等为燃料的锅炉。
不过,政策渐“热”,技术推广却尚未跟上脚步。
刘杰告诉记者,2022年底,黑龙江省秸秆打捆直燃供暖工程127处,供暖农户约11万户,按照黑龙江省冬季农村常住户数250万户左右计算,秸秆打捆直燃技术应用覆盖率约为4.5%。
而据《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3》显示,目前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烘干在用锅炉有上万台,90%以上是传统燃煤锅炉,秸秆打捆直燃锅炉占比不足5%。
从政策和数据上看,无论是在集中供暖、农业粮食烘干还是工业供热等方面,秸秆打捆直燃技术发展前景及应用场景均十分广阔。不过,鉴于目前的推广比例较低,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该技术在推广道路上仍面临不少“拦路虎”。
万显君认为,锅炉是撬开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杠杆”,目前市场上生物质锅炉产品繁多,一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制约行业发展进步,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同时要不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进一步缩短秸秆从田头到“炉头”的距离,提升秸秆打捆直燃效率。
“秸秆打捆直燃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特别是针对秸秆资源比较丰富的东北地区,在秸秆原料获得、收储运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任彦波持类似观点。此外她认为,目前相关技术更多依赖企业科技创新,而部分企业研发能力及资金压力大,亟需政策支持,同时也希望新型的投融资商业模式进入,逐步解决市场推广难题。在技术层面,任彦波认为,锅炉运行系统等技术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特别是要加强尾端处理环节技术创新,持续在环保性方面发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