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支柱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高质量实施“优势产业”示范工程,打好产业发展大会战,全面提升当家产业优势,确保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5%。做大做强电力能源产业,推进陆丰核电5、6号机组、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汕尾电厂二期5、6号机组、陆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陆丰核电1、2号机组、红海湾场址和国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等前期工作,推动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完善“芯-屏-端”全产业链,发展壮大康源半导体产业园,加快锦合线路板等项目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以上,启动红海湾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加快食品加工、五金塑料、纺织服装、珠宝首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推动工业投资增速增量。全力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出台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促进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梳理工业投资项目清单,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确保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做实做厚制造业这份家当,挺起汕尾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高层次实施“四数联动”示范工程,加快谋划品清湖新区数字园区建设。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确保技改投资增长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型储能、硅能源等领域招引一批龙头项目,推动制氢、储能、碳捕捉、碳中和等产业加快发展。
——推动产业平台建强建优。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六大“万亩千亿”平台建设,新引进项目60个、投资额300亿元以上。推进省级重点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汕尾高新区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项目19个、投资额90亿元以上,加快陆丰临港工业园区二期1600亩土地平整,引进产业项目14个、投资额70亿元以上,争创成为省级产业园。推进深汕共建市级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深汕合作拓展区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和金山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3个特色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力争引进1-2家绿色石化“链主”企业,统筹推进红海湾港口经济区、马宫渔港经济区建设。以海丰“时尚美都”产业园为基点,打造美妆产业集聚中心。推动埔边旧工业区改造升级,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园。新增产业用地6000亩、新型产业用地(M0)600亩,处置闲置土地1300亩,盘活园区空置厂房,每个重点园区建设储备标准厂房不少于5万平方米。坚持“亩均论英雄”,推进“标准地”改革和“工业上楼”,开展园区“竞标争先”活动,推动产业园区亩均产值400万元、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
——推动招商引资突破突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深入实施“汕商乡贤回归工程”,加快把“汕尾人经济”转化为“汕尾经济”,深挖湾区项目“富矿”,深化境外国外招商合作,办好第三届汕尾发展大会。强化领导带头招商,市县镇领导牵头联系1个以上重点项目,建立健全“洽谈-签约-落地-投产-上规”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优化驻外招商工作机制,聘任一批“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完善补贴支持、土地供给、财税优惠等招商政策,确保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20个、投资额1100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160个、完成实际投资300亿元以上,新投产120个以上。强化招引项目质量效益考核评价,围绕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精准开展延链补链招商,推动第六代显示屏及模组生产线、大型海上漂浮式风机及基础制造中心、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落户一批区域总部、财务中心、营销中心,新增“个转企”1000户,培育“四上”企业155家,引进“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