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评价以及特别深刻的印象。
一是汕尾名气逐步逐步响了起来。这其中得益于“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二张报表填得好,干货多多,不论是网民评价还是外地朋友普遍反映汕尾现在很不错。
二是城乡面貌干净整洁。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现象没有了。
三是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老百姓普遍认为“双抢一盗”、斗殴打架少了、居住环境有安全感。
四是营商环境逐步逐步好起来了。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推行“放管服”、推行“数字政府”、推行“店小二”式服务。
记者:今年两会,您带来了什么提案?为什么您要聚焦这个方面来撰写提案?
今年“两会”,我带来提案主要是围绕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咱们市是一个结构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的地方,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汕尾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水系相对独立;年均降雨量2168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2.6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不足17%。降雨时空不均,汛期雨量占全年雨量85%~90%;西北莲花山年均雨量约3000mm,东南三甲地区约1500mm,距离不足100km,降雨量少了一半,空间变化梯度大。
二是现有水利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普遍存在工程型缺水。现有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产物,运行了四、五十年,设施老化,大部分后天失修,蓄水供水能力降低。山区的山塘水库蓄水量不大,平原及沿海地区基本没有蓄水工程,加之工程配套设施不全,普遍存在工程型缺水。
三是水系独立且源短流急,利用率不高。黄江、螺河二条大河流都独流入海,基本无过境水资源。螺河源头距离入海口约80km,而海丰公平水库坝下距离入海口不足40km,洪水到出海口时间只需要24~48小时,降雨后雨水迅速流入南海。
我认为“境内调配,境外输入”是今后提高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的解决方案。
一是境内调配。盘活全域水资源配置,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首先是全力推进水系连通,打通“黄江、螺河、乌坎、龙江”流域连片化;其次,全力推进蓄水工程规划布置和建设,新建一批水系连通工程和蓄水工程,包括螺河黄江水系连通、青年水库红花地水库连通工程、螺河至碣石调水工程、赤沙水库扩建工程、公平水库至赤沙水库管道供水工程、龙潭水库至尖山水库管道供水工程等。
二是境外调水。境外调水是解决本地水资源量不足的重要手段。当前省正在开展粤东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规划从韩江流域水资源调往揭西龙颈水库到陆丰市龙潭水库,工程的实施可进一步大幅提高我市应对极端条件水资源保障能力。下来要跟踪落实,请求省的层面来推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