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城市能级提升创建活动,城市环境、人居环境、市民素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城区面貌一角。
汕尾日报讯 (记者 邓良琼)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汕尾深入实施城市能级提升工程的关键一年。在打造特色鲜明、富有内涵的“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能级中心城市上,我市城市建设取得哪些进展?4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城市能级提升创建工作的最新成效及下一步目标举措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回望近年来我市的发展,可谓硕果累累。我市大力开展城市能级提升创建活动,全市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市民素质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20年以来,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同时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创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增强了城市吸引力、竞争力,有效提升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跑出创卫加速度
摘得“国家卫生城市”殊荣
今年1月,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我市为“国家卫生城市”。我市是全省从成功创建省卫生城市到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时间最短的城市。
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打造了一批健康主题公园、健康一条街、健康步道,升级改造市区18家农贸市场,先后打通市区多条断头路,升级改造一批市区主干道,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八大攻坚行动”和“十乱”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健康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市民卫生健康素质不断增强,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城市颜值发生明显变化。
更重要的是,我市完成了汕尾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全面满足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先后改造和新建市区垃圾转运站7座,提高垃圾转运能力,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疾病防控综合能力,市区病媒生物密度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市创卫办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没有“终身制”,每满 3 年复审一次,如果复审不合格,荣誉称号将被撤销。全市上下要实干笃行,久久为功,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常态化创卫长效机制,把创卫成果巩固好、发展好,进一步擦亮“国家卫生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打造特色品牌
荣膺“省文明城市”称号
2016年启动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坚持治建并举,打出一套套“真刀真枪”的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我市荣获“省文明城市”称号,陆河县荣获“省县级文明城市”称号。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干净、方便、安全,还要和谐、善美。我市创新设立“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创建工作指导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有效解决文明创建人员和阵地不足等问题。常态化推行市领导、市直单位挂驻帮扶基层镇街、村居文明创建工作,真心实意帮助基层解决疑难问题。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测评排名,实行常态化全覆盖督导检查。市级层面探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村级层面倡导设立“爱心基金”,建立政府社会双向互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创建新模式。全面推进城乡移风易俗,“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成为农村新时尚。
市创文办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市将立足弘扬主流价值、城市精细管理,通过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创建工作,力争2023年市中心城区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陆河县达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等。他表示,接下来将做好“文明入心”“参与践行”“创文惠民”三篇文章,让广大群众迸发主动参与创文的热情,实现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转变。
增加城乡绿量
新添12个国家“森林乡村”
去年3月,我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一年来,完成创森申请及总体规划双备案工作,完成了全市创森本底数据调查,开展了一系列创森主题宣传活动等,创建成效初显。
2020年,全市建设完成碳汇林工程9.98万亩、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55万亩、生态景观林带27.7公里,完成新造林抚育和沿海防护林抚育共21.88万亩,完成乡村美化绿化工程74个。全市荣获广东省“森林小镇”荣誉称号1个,荣获国家林草局“森林乡村”荣誉称号12个。在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面,全市自然保护地由36个整合优化为26个,实现了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
据悉,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涉及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共5大体系36项具体指标。通过前期调查梳理,我市有些指标已达标,仍有相当部分指标距离国家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如陆丰市绿化覆盖率仅27.41%,低于国家标准40%;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仅21.04%,离80%以上的要求有很大一段距离。
市创森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对创森一些指标和出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全市上下要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全力实施建设,巩固提升,确保达到国家标准。
打造亮点工程
9处街头公园建设有序推进
开展“创国园”工作一年多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园林景观、公共设施、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现阶段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我市在奎山公园、玉台山慈云公园、海滨公园和迎宾公园设立了绿线界碑,因地制宜、全面实施立体绿化建设工作,开展了汕尾市“市树”评选活动。评选出2020年度汕尾市区园林式居住区15个,园林式单位36个。2021年元旦以来,我市在汕尾大道、红海大道和香江大道等主干道以及主要节点摆放各式花箱、时花,进一步提升了市区园林绿化品质,为“创园”工作添绿增彩。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启动了奎山河两侧绿化带升级改造工程的建设工作,推进老城区9处街头公园、金台山公园建设工程的建设工作,实施大鹏山公园、明城公园、明珠岛(屿仔岛)公园、凤山公园(鼎盖山)、海滨公园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市创园办有关负责人称,通过建设上述公园工程,我市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87.20%,满足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0%以上”的指标要求。接下来,我市将积极对接上级部门,邀请专家指导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公园建设,打造创建亮点工程,广泛开展绿化美化,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
取得创建“入门券”
力争年内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市
近一年来,我市强化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高质量编制完成并印发实施《汕尾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5年)》,取得积极成效,已基本达到申报条件。
“2019年度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首获‘优秀’等次;空气环境质量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多年均维持在‘优’级别;中央环保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233件案件已全部办结……”通报中,市创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市建设的21项关键约束性指标已全部基本达标,为全面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下坚实基础。其中西闸水质国考断面如期达标,让我市拿到创建极为关键“入门券”。此外,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连续两年实绩考核排名粤东第一,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增光添彩。
该负责人说,我市已基本达到创建要求,今年可以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创建成功。接下来,将以品清湖水质提升等十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强化我市创建优势,补齐创建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