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日报记者 陈晓铭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店小二”式服务体制机制如何发力?3月2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师访。
杨师访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第一时间开发上线“海陆安康”网上预约订购口罩小程序,让市民不出门就可以买到口罩。同时,充分发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紧扣“大数据+网格化+主动监测+群众路线”四轮联动机制,实现“五个全省率先”精准服务企业群众。一是率先在全省推出“粤省事·汕尾疫情防控服务专区”,分为“地市特色服务”“权威防疫资讯”“防疫便民服务”三大服务板块,“一站式”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疫情信息和前线抗疫情况。二是率先在全省推出“粤省事·车辆通行登记”功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快速登记检查来汕、在汕车辆,大幅提高车辆检测登记效率。三是率先在全省推出“粤省事·粤康码”服务功能,实现体温检测结果联网、重点人群排查管控及潜在接触者行动轨迹追踪,减轻了检测人员登记压力,提高疫情排查效率。截至目前,我市“粤康码”在31099个场所启用登记扫码,累计登记人数65.41万人,累计登记次数320.07万人次,累计亮码690.37万人次,推广使用情况全省排名第一。四是全省率先开通汕尾市“粤商通”企业招聘平台。通过“粤商通”和“粤省事”互联互通,企业招聘采用在线面试方式,实现员工求职“不见面”,为我市用工企业和个人应聘提供零接触、全流程、24小时线上服务。目前,该平台共有496家企业发布了1052个招聘岗位、需招聘10912人;企业与求职者达成意向数共1238宗。五是率先在全省推出“粤省事·护林码”功能。群众经过山林检测点时通过出示“护林码”进行信息登记,实现森林防火监督和火灾事后追责。我市信息化抗“疫”的做法受到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学习强国、汕尾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
杨师访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结合“省二十条”“市三十条”等惠企政策,研究制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力支持的通知》,出台十条措施,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粤商通”APP等平台,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建立企业急件办理通道,畅通企业诉求渠道,推行24小时“无休”预约服务,实现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并推出四大举措助力企业群众复工复产。一是在“粤商通”平台开通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企业有呼、政府必应”。目前各职能部门已及时处理企业诉求工单32张。 二是在“粤商通”平台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惠企政策措施,鼓励全市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共渡难关。2月13日以来,全市完成发改、税务、市场监管等7个部门20个抗疫惠企文件发布,是全省首个通过“粤商通”发布抗疫惠企政策的地市。三是在“粤商通”平台开通员工健康申报功能,帮助企业组织开展在线化、数字化健康管理,已有842家企业通过“粤省事”对15732名企业员工记录健康申报。四是创新推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电子保函。将线下保函担保转变为在线信用担保,并在市工程建设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环节中推广应用。
杨师访表示,接下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全力打造三大重点应用。一是百项高频政务服务免证办。在住房公积金在线提取、水电气业务办理、不动产登记等应用场景免交纸质证照。二是大力开展基层减负便民。部署应用政务服务一体机以及实现基层证明网上开具,力争减证明、减流程、减材料均达50%以上。三是推进监管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画好“民情地图”,建设智慧社区,推进网格化综合治理。同时进一步提升三大支撑能力,推进事项梳理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深化电子证照应用支撑,推进数据应用治理和共享。并着力建设“粤系列”汕尾特色三大专版,打造“店小二”三大服务。一是建设“粤省事”汕尾专版。探索推出“善美码”,提供具有地缘特色和本土文化气息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围绕出生、入学、就业、婚姻、生育、退休、后事、社保、医疗、水电气等重点民生领域,上线一批“一件事”民生主题服务,支撑民生服务优化和在线办理,逐步实现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证通办”。二是建设“粤商通”汕尾专版。围绕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重点营商领域,上线一批“一件事”营商主题服务。对接公共资源交易和中介服务采购,实现中介服务结果共享和互认,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全面推广粤政易。推进政务微信及电子公文交换系统部署应用,提高办文办会效率,实现高效政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