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聚焦汕尾 > 专题专栏 > 当好"店小二"大家谈
分享到:
当好“店小二” 推动侨区特色发展—— 访侨区区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林永长
  • 2020-03-27 10:39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汕尾日报记者  陈晓铭

  侨区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中有哪些好的举措?近日,记者采访了侨区区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林永长。

  林永长说,侨区以当好“四员”新举措,实施“店小二”式服务,帮扶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一是当好政策“速递员”。主动收集省、市各项惠企补助、用工保障等政策措施和各项防控指引,第一时间深入企业宣传解读,使企业获得优惠政策,更好更快发展。目前,企业返岗就业500多人,基本满足用工需求。二是当好复工“指导员”。指导企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制定防控应急预案,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三是当好复产“协调员”。按照市实施“1+3+X”服务体系要求,落实“领导帮扶+专班服务+驻企指导”模式,强化企业用工、政策帮扶和生产配套“三服务”,确保企业正常开工复产。目前,主动为企业员工和群众提供一次性口罩65000个和消毒液、体温计、防护手套等应急物资一批;累计帮助企业消杀38万多平方米。四是当好企业“监督员”。区委领导、行业主管人员定期深入各企业检查监督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落实情况,严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把各类问题隐患整改到位,确保企业人员防疫安全、生产安全。目前,全区企业均已正常复工,复工率100%,并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特别是2家皮具厂,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年前30万个钱包生产订单。

  林永长说,侨区在抓好疫情防控、筑牢安全防线的前提下,抢抓农时,想方设法恢复正常农业生产秩序,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侨区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推进,全面做好中小河流整治,完成河道整治7公里、清淤渠道78公里,修复农田水利设施一批;备足种子、化肥、农药,调配了农用机械设备,确保了农业用水、农资供应充足保障有力。同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来侨指导农业生产复耕,引导群众开展农田、果园灌溉和整地等耕种工作。目前,全区万亩春耕春种已全面铺开,基本完成了早稻、甘薯、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春耕播种任务,全面加强与省农科院对接合作,该院派出一名果农博士到侨区挂职区管委会副主任,指导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引进优质品种和先进管理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响特色农业品牌。目前,全区已种植油柑5000亩、红杨桃1100亩。“奎池油柑”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华侨红杨桃”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奎池油柑”地理标志已进入国家终审阶段。推出油柑茶、油柑酒、油柑叶枕头、杨桃干片等系列农副产品,油柑和红杨桃产业得到进一步拓展;引进嫁接“冰荔”、“仙进奉”优质荔枝和优质柑橘沃柑300多亩。

  林永长表示,接下来,侨区将认真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店小二”式的细微服务助推侨区经济社会新发展。按照市委全会对侨区的全新定位,大力发展油柑、红杨桃、沃柑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宜居乡村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响侨区独具魅力的特色品牌。以“营商环境优化年”建设为契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步伐,深化“店小二”服务机制,推进“项目双进会战年”等工作。搭建好投融资平台,建立招商引资专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壮大侨区的实体经济。同时持续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快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事项“马上办”“一次办”,便民服务事项“全天候”“掌上办”,打造最优服务新侨区。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