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陆丰市上下联动、重拳出击,深入开展港口海域禁毒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目前,该市共出动人员15525人次、执法艇817艘次,检查船舶14292艘次,清理码头1689次,查封造船厂和非法造船排点8间,查扣非法船舶72艘,其中“三无”船舶53艘,没发生一宗海上涉毒案件。
坚持“三个到位”
在开展港口海域禁毒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该市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该市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港口海域禁毒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把港口海域禁毒专项整治办公室前移到陆丰渔政大队执法码头,并分别在甲子、碣石两个港区开展大规模海上禁毒清理清查统一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部署到位。该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对策,先后制订了《开展海防缉毒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港口海域禁毒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等方案,并召开海上禁毒工作会议,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三是力量到位。该市切实把主要执法力量摆到港口、海面上,实行24小时在班在岗,开展常态化清理清查行动,有效地加强了海域巡查和管控。
建立“四项机制”
该市认真建立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完善联动机制。该市将海上治安、渔船管理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密切配合,有效地堵住管理漏洞、消除执法盲点。二是建立完善联合执勤机制。该市在甲子港设立联合执勤点,边防、渔政部门各抽调10名执法人员,采取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严格检查出入港口的船舶,严防制毒原料及毒品进出甲子港口海域,还建立海上防火墙,斩断海上走私毒品通道。三是建立完善海上禁毒清理清查常态化机制。该市组织公安边防、渔政大队每周至少1次,每月不少于5次联合开展海上清理清查行动,持续对甲子海域进行不间断、高密度的拉网式清理清查,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企图利用船舶从海上运输毒品。四是建立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该市从边防、渔政大队抽调30名执法人员作为备勤应急力量,以随时增援海上突发勤务,确保港口海域安全稳定。
做好“三个加强”
开展港口海域禁毒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市坚持认真做好“三个加强”:一是加强甲子港渔船基础管理。该市对491艘渔船实行“一船一档、一人一档”管理,并对渔船进行实名登记,对147千瓦以上渔船按要求强制配置北斗终端或卫星电话等通讯设施,并利用这些安全通讯设施提高对渔船的监测效率,从而加大了对甲子港渔船的管控力度,为甲子港港口海域禁毒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加强港口海域网格化管理。该市对甲子港海域实行渔船停泊区“网格化”管理,条块结合,层层落实责任制。首先是划分片区落实责任制,由渔政大队对甲子港海域划分八个停泊区(八个网格),制定渔船“网格化”管理模式,让各股(室)负责人当责任组长,渔船所属渔区干部为责任人和联络人,将网格化制度、示意图等制成广告牌设置在港口码头显眼位置;公安边防部门采取同样模式协同管理。其次是划分渔船落实承包责任制,将甲子港籍渔船平均分配给渔政大队每个干部职工包干负责,加强日常监管。再次是渔政大队与各渔业管区负责人签订渔船禁毒工作责任书,通过点面、条块结合的“定网、定格、定人、定责”捆绑工作模式,切实做到港口海域禁毒信息收集无遗漏、清理清查无盲点、宣传教育全覆盖,杜绝渔船参与涉毒、运毒情况的发生。三是加强涉渔“三无”船舶管理。对主机功率44千瓦以下、长度12米以下的属生计型涉渔“三无”船舶,经陆丰渔政大队逐艘核查合格后,给予登记、验船、发放临时牌照共1231艘,纳入乡镇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对没有纳入生计型涉渔“三无”船舶的坚决给予打击取缔,切实砍断企图利用“三无”船舶海上运输毒品的源头,有效解决了渔民群众的就业出路,受到当地渔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汕尾日报记者 李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