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日报记者 杨甜
在陆丰市甲西镇渔池村,从村干部到村民乃至小学生,都知道驻村禁毒工作组里有个叫“阿国”的人,他整日忙忙碌碌,根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一身虎胆,为了保护群众,奋不顾身地徒手擒拿持刀吸毒人员;他意志坚定,无私忘我地扑在禁毒一线,冲锋在最前面,轻伤不当回事,重伤也不下“战场”,驻村禁毒3年来,累计休息时间不到30天。他就是市检察院派驻陆丰市甲西镇渔池村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组成员郑俊国。
自被下派到渔池村开展禁毒工作以来,侦察兵出身的郑俊国时刻牢记使命,将禁毒一线视作战场,以军人铁一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全身心投入禁毒工作。
2016年11月2日凌晨,接到村民举报有涉毒人员进入村里一栋民宅后,驻渔池村禁毒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发现一名涉毒人员一手拿着刚注射过的针头,另一手持着尖刀,并扬言谁敢靠近就杀谁。在这万分危急之际,郑俊国为避免围观群众受到伤害,找准时机徒手扑向他,并牢牢地将其控制住。
当记者问郑俊国知不知道这样有多危险、会不会害怕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来到这个战场的目的不就是战斗吗,当时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一切都是本能使然,那时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群众不能有事!如果连我们都怂了,村民怎么办?他们的信心与安全感需要我们来给。”
由于禁毒清查行动经常会在夜间开展,郑俊国又总是奋不顾身冲在最前面,经常需要做一些高危动作,所以自驻渔池村开展禁毒工作3年来,他几乎成了工作组里最为“倒霉”的一个人,经常磨破或者扭伤手脚,后来还在禁毒一线又受过两次重伤,经历过脚趾骨骨折和手腕、膝盖严重摔伤。可每一次郑俊国都放不下工作,总是选择就近就医,边治疗边工作。他的解释是:“打仗哪有不受伤的道理,受伤就不干活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胜仗!”3年来,不管是劝返涉毒追逃人员、捣毁涉毒窝点,还是抓捕吸毒人员,每一次行动,只要郑俊国在场,大家心里就都有了底。
汕尾、陆丰两级检察机关禁毒重点整治驻渔池村工作组副组长游军这样评价道:“作为一名侦察兵出身的法警,郑俊国不仅有着高超的擒拿技术,还把部队舍生忘我的战斗精神带到了工作组,敢于担当,并积极影响着队伍里的每一个人,是工作组不可或缺的一位同志。”
平日里,郑俊国以一片赤诚与村民打成一片,也很受大家欢迎。凭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他还发动各类人员参与禁毒,他说,只要心里无私,着眼长远,以促进百姓安居乐业和造福子孙后代的观念进行真心诚意的宣教,全民禁毒就不再是一句口号。3年来,从戒毒回家人员、果场场主、菜农、教师,到在校学生、邻村村民等,每个群体里都有因他动员而随他一起参与禁毒工作的人员,形成了一股新生的、强劲的禁毒力量,有效推动了渔池村的禁毒工作。
3年来,郑俊国始终坚守岗位,开展履行禁毒工作。凭借自身多年的禁毒工作经验,他把禁毒工作台账整理得井井有条,还绘制了渔池村重点人员管控图,为工作组对渔池村的涉毒重点人员进行管控提供了极大便利,直接推动了渔池村禁毒工作局面好转,使驻村工作组的禁毒工作成效一直名列前茅,引得 “三甲”地区各驻村工作组争先前来学习渔池村驻村禁毒工作组的好经验和做法。
他善于做涉毒人员和家属思想工作,面对涉毒人员,他从不另眼相看,而是与其做朋友,为其讲解政策法规、禁毒知识,使他们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在他和工作组同事的努力下,自2017年以来,渔池村再未发现新增吸毒人员、未发现一例贩毒、制毒人员。今年4月,工作组联合三甲禁毒专职队对渔池村戒毒回家人员进行现场抽查,也未发现一例复吸人员,渔池村也获得第一批“无毒社区”称号,顺利通过省禁毒委的检查验收。由于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显著,2017年1月,市人民检察院给予郑俊国荣记三等功一次,各级嘉奖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