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学习进校园。
2016年“七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市承接“六五”普法的丰硕成果,掀起新一轮的普法热潮,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开创健康、文明、和谐的法治汕尾新局面。润物细无声,法治入人心。5年来,全市举办各类法治讲座、法治辅导课6000多场次,开展群众普法活动1500多场次,接受法律咨询150多万人次。我市“七五”普法成效显著,海丰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被评为全国第七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先进单位;城区一普法工作者荣获“全国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宪法知识进万家
我市制定了《汕尾市关于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先后组织开展了市直机关干部宪法宣誓、“宪法宣传周”文艺晚会、非公组织法律巡回宣讲活动、法治文化节文艺晚会等活动,创作了主题曲《普法“六进”构和谐》。5年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举行宪法专题学习2000多场次;举行宪法学习进校园5000多场次,发放宪法宣传资料、《宪法》单行本20万本。
自2018年起,每年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学法考试,参考率、优秀率均达到97%以上;全市处级及部分正科级干部参加“汕尾大讲堂”,学习民法典专题讲座。编写了中小学生普法教育读本《文明汕尾 立德守法》,全市中小学校均聘请法治副校长,推动青少年法治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成立妇女“普法大讲堂”讲师团,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宣讲《宪法》《村民组织法》等法律法规。
2020年6月,市普法办组织开展了“文明乡村·法治护航”法律服务进基层系列活动以及20场针对基层干部、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菜单式”普法有的放矢
我市普法宣传创新形式、注重实效,以“菜单式普法”为依托,紧紧围绕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及禁毒重点整治、乡村振兴战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中心任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普法活动。
市普法办编制成了《汕尾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法规汇编》,在新闻媒介播出疫情防控公益普法视频,统一印制1000套8000张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挂图,发放到全市各地张贴宣传。
大力推进“无毒创建”,“禁毒小手拉大手”等法治宣传活动,陆丰市20.8万中小学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举行毒品犯罪宣判大会,提升法治震慑力。
各地结合实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设扫黑除恶法律专场活动。5年来,组织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宣讲扫黑除恶专题法治讲座共2000多场次。
全市各普法成员单位紧扣重要节日节点,大力开展“创文”“创卫”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礼仪等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全域、全民、全程创建的良好态势。
“大普法”格局初步形成
2018年,我市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工作意见》。3年来分别对市直18个单位开展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职报告评议,各单位自觉接受评议,充分展示了本单位“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工作成效,将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的“独唱”变成各部门的“合唱”,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机关普法的责任约束,增强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推动形成“大普法”格局。
市司法局联合有关单位举办“送法进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等系列活动,全市有9家规模企业被评为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汕尾法治文化广场、城区法治文化公园、海丰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陆河县岳溪法治主题公园被评为“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继海丰县德成中英文学校被评为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后,2020年底,推荐申报市林伟华中学和城区田家炳中学、海丰实验中学、陆丰甲子中学、陆河河口中学等为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2020年,城区捷胜镇埔尾村等14个村(社区)被确认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陆河县东坑镇共光村被省推荐上报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截至目前,全市797个村(社区)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单位,创建率占全市村(社区)数的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