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陆丰市金厢镇周恩来渡海处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 在十字路口人行斑马线处,志愿者轮番上岗,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大街小巷,“小红帽”忙碌地清洁环境卫生,共创美好环境;在善美·志愿驿站,“红马甲”为群众贴心服务提供帮助……一抹抹亮丽的红色身影,正在成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底色。 近年来,我市充分运用好团员、学生、机关干部、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发挥志愿者自身优势,凝聚文明创建的社会合力,常态化开展交通劝导、移风易俗、生态环保、巡河护河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文明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建章立制 推进志愿服务常态长效 “感谢志愿者帮我整改线路、安装漏电开关和节能灯,让我们用电更安全、更放心!”海丰县平东镇双墩村蔡爷爷激动地说。他和老伴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宅,室内线路搭接混乱、残旧老化、布满灰尘,直接裸露在墙体外,且没有安装漏电开关,两位老人住得提心吊胆。经过志愿者的一番改造,现在全屋线路焕然一新,老人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令蔡爷爷赞不绝口的志愿者,正是汕尾市光明志愿者协会的会员。连日来,他们充分发挥电力专业特长,紧锣密鼓施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村里线路整改和漏电开关、节能灯的安装工作,让村民在夏天用电高峰期来临前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志愿服务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积极力量。近年来,我市积极整合资源、拓展阵地,加强对各类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联系和扶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各县(市、区)设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打造“路小青”“河小青”“卫小青”“林小青”“网小青”等志愿队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大幅增长,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志愿服务工作正逐步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为适应服务对象的多元需求和志愿者素质提升的内在需要,我市加强志愿者培训,为志愿者骨干、巡河护河志愿者、防疫志愿者、交通劝导志愿者以及应急志愿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组织我市志愿组织骨干参加团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强化和周边地市业务交流;各志愿者组织也相继开展内部业务培训、心得交流会等,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支撑,全市志愿者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我市印发《汕尾市大中小型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汕尾市志愿者激励制度》《汕尾市志愿服务表彰办法》,针对持证志愿者、星级志愿者提供差异化激励回馈,鼓励支持广大市民成为持证志愿者、星级志愿者,踊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43.5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有4290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30万小时。其中三星级志愿者4866名、四星级志愿者2117名、五星级志愿者1397名,成为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生力军。 品牌引领 助推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您好,请戴好口罩,扫描粤康码、行程卡。”今年春节期间,汕尾春运志愿者出现在全市高铁站、各个汽车站等站点,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暖冬行动”,协助管理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提醒、重点旅客帮扶、文明引导、咨询指引、票务协助等服务,集中力量为春运旅客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暖冬行动”是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聚力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之一。在汕尾,像“暖冬行动”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 近年来,全市各级团委、市直各单位志愿者服务队和各志愿者组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垃圾分类,你我同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共创文明,传递善美”志愿驿站便民服务活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美丽汕尾”专题活动、“清明森林防火宣传”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金晖行动”系列助老志愿服务月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越来越多的市民摒弃不文明陋习,自觉养成讲文明、守秩序的好习惯,助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座城市,因爱而温暖。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43.58万名志愿者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润物细无声”情怀汇聚磅礴力量,点亮善美之城文明之光。 汕尾日报记者 陈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