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践行“三牛精神” 犁出乡村“春天”—— 记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余伟彬
  • 2021-07-20 11:31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实习记者   陈思明

  早晨起来,他带领溪口小学小学生朗读;烈日下,他入户走访调研困难户生活情况;黄昏时,他帮孤寡老人打来生活用水;深夜里,他为溪口村伏案制定帮扶计划……他就是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派驻陆丰市西南镇溪口村第一书记余伟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是这一个个暖心“脚印”让余伟彬“走”进了群众心里。这些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带领溪口村跑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犁出了螺河畔边小村庄的美丽“春天”。

  43岁的余伟彬,拥有23年的党龄,在今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自2018年派驻溪口村以来,他奔走在脱贫攻坚路上并取得显著成绩,由于工作出色,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汕尾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汕尾市、陆丰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

  甘为为民服务孺子牛

  “做好驻村工作,就要有为民情怀,必须付出真感情。”这个信念是余伟彬一直坚守的源泉动力。

  溪口村地处螺河畔,耕地总面积1143亩,地势低洼,无山林地,村子基础设施落后,无村集体收入。踏进村里的那一刻,余伟彬才真正意识到溪口村的扶贫工作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困难、棘手。面临扶贫对象类型多且杂的情况,他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逐户座谈,详细了解村内贫困户情况,一一建档立卡,研究帮扶方案,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村里五保户范某某曾是村中贫困户。范某某的家中不仅有个精神障碍患者,还有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岁大的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余伟彬获悉后,通过落实兜底政策,帮助范某某初步解决温饱问题。与此同时,余伟彬还对他家进行危房改造,帮他搭建牛棚养牛,激活“造血”功能。如今,范某某家通过养牛,顺利脱贫,实现年收入可达两三万元,日子越过越得劲了。

  村中另一个脱贫户李新龙,原先独居在一个仅有几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余伟彬了解情况后,帮他盖了新房,配备了电视、沙发等基本生活用品,还协助他养了百余只鸡,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重拾自信、积极生活。面对新生活,李新龙的脸上扬起满足的笑容:“之前的日子是能过一天算一天,没什么意思。现在不一样了,我住进了新房子,养鸡有了收入,村子也越来越漂亮,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我要感谢党和政府,也要感谢余书记!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生活。”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又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余伟彬带领“两委”干部和党员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当中。溪口村常住人口超过两千人,村域面积大、路口多,口罩紧缺,抗疫任务十分繁重。在这关键期,家中传来了父亲突患脑中风、瘫痪在床的消息,但余伟彬每天都在村里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回去看护父亲,只能把这份担心牵挂深深地藏在心底,毫不松懈地投入到溪口村防疫工作中。

  在忙碌的抗疫过程中,余伟彬的心中始终充盈着对父亲的满满思念和深深歉意,他在扶贫日记中这样写道:“忠孝不能两全,当前的任务比起个人的困难还要重要。”

  勇当创新扶贫拓荒牛

  溪口村是一个典型农业村、省级贫困村,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脱贫必须依靠产业发展。

  驻村后,为帮助提升“两委”组织力,余伟彬在扶贫实践中创新探索,推动增设外出党员党支部,到深圳、东莞等地拜访外出乡贤,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回家”,在他真心诚意的推动下,吸引一批外出乡贤返乡兴办养殖、加工等实业。

  余伟彬带领扶贫工作队多轮入户走访,因地制宜,瞄准特色种植、养殖和光伏发电等方向,确定了多点开花、多产业脱贫的模式,筑牢长效产业机制,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丰收”,为溪口村今后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余伟彬还充分发挥税务人的税收职能,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为进村投资企业和外出乡贤送上税收政策“点对点”辅导和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考虑到溪口村地区太阳辐射量足,他引进总安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与南方电网签订电力产销协议,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8万元。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等优势,他带领工作队在溪口村打造集观光、休闲、生态为一体的“农家乐”走廊,促进“一村一品”项目落地。同时,按照“保底收益+分红”的模式,引进扶贫资金近500万元,参股投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农业示范基地、仁生种养、润泰农业等项目,让贫困户有效、持续、稳定地产生收益。慢慢地,收益回报开始显现,实现了每年村集体分红近30万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每户分红超过4000元。

  经过近几年的扶贫攻坚,2019年,溪口村实现脱贫退出。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013.74元增加到2020年的23874.76元,年均增长24.4%。

  三年来,近1000天的走访足迹,2000多条的工作记录,上万条扶贫档案数据的录入痕迹,见证了余伟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创新引领发展的决心。

  争做艰苦奋斗老黄牛

  溪口村有一窄小独木桥,连接着溪口村与白云村的往来,桥梁严重破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危桥。但却是白云村的孩子们去溪口小学上学必经之桥,他们每次行走在这座桥上都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小桥的修缮或改建刻不容缓。

  看着孩子们每天“涉险”,余伟彬十分揪心,了解情况后立马进行实地考察,并组织专业人员对道路硬底化项目进行论证研究,筹集建设资金。但由于涉及到农田问题,道路工程一度陷入僵局。在关键时刻,余伟彬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先从党员自家农田问题入手,对农户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他与村“两委”干部的努力和感召下,农户们纷纷主动配合。一个月左右,一座连接村民“小幸福”的新桥修好了,村民们来往出行更方便了,孩子们也可以安心上学了。此外,溪口小学无卫生间,全校师生如厕时得跑到学校外面的卫生间,遇到下雨天极为不便。针对此情况,余伟彬积极主动同帮扶单位汕尾市税务局领导汇报,争取建设校内卫生间资金支持,解决了该校师生如厕不便的问题,得到了学校师生与村民们的好评与点赞。

  溪口小学小学生小李笑着说:“以前的厕所是建在学校外面的,要跑好远。夏天的时候,我们上完厕所,回来都是满头大汗的,十分不方便。现在厕所建在学校里面,不仅距离短了,厕所还干净、卫生、安全。我们学校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很喜欢来学校学习,我要努力学习,以后回报学校、回报祖国。”

  在溪口村,此类民生改善工程还有很多。比如,农村道路建设、下水管网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等,一大批群众看得见、得实惠、利长远的基础建设工程落地生根,极大改善了溪口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村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按照市委选派安排,余伟彬和扶贫工作队将撤离,返回原单位。村民们获知此事时万分不舍,于是联名请愿市委,希望扶贫工作队留任。余伟彬对此十分感动,他说:“为不辜负村民们的信任,我们决心与溪口村民一起建设、发展溪口村,进一步改善溪口村人居环境和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教育等,让溪口人民群众脸上笑容越来越多。”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无论是不断加身的荣誉,还是群众的认可,对余伟彬而言,都是鼓舞、鞭策余伟彬砥砺前行的动力。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