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它作为行动指南,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与精神特质。
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问题思维等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方法,来认识把握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既蕴含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充满时代气息和实践创新的特点、理念和品格。
在战略思维中总揽各方。党的十九大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战略高度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从“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方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特别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强调“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角度总揽各方的战略思维,努力从战略上把握发展走向、从全局上破解改革难题。
在辩证思维中把握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体现了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论。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学会用辩证思维来统筹解决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看到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又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全面考量、统筹推进,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紧扣“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加强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鼓励在实践中大胆试验。
在底线思维中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是一种后顾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关注矛盾的转化中把握决策过程,在着眼于负面后果中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努力向好处积极转化,在最坏的打算中实现最好的结局。坚持底线思维,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智慧,更是其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的集中体现。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善用底线思维管控风险,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把各种应对的办法想细,从制定宏观政策到出台具体方案,都要准确地找出短板、划定底线。比如,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守住民生工作的底线,着力解决卫生、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守住为人做官的底线,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等等。
在问题思维中改革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紧盯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应增强问题思维,强化问题导向,做到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要善于发现问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在群众的建议和困难中发现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自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研究问题,从基层一线的实践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要勇于解决问题,抓住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导向,努力在解决问题中汇聚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精神特质
细细品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深深感受到一个饱含着13亿人美好未来的初心使命在绽放,一股沉淀在深厚历史底蕴中的大国气质在流淌,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责的大国形象在肩负。这是融人民立场、中国精神和世界担当为一体的家国天下情怀。
在鲜明的立场中展现人民情怀。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等,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满了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人民情怀,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一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坚持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价值目标,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些都充分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根本需要、融入于人民的美好愿望与幸福追求,是接地气、通下情、入生活、有温度、有生机的新思想。
在独特的气质中展现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个大国基于“四个自信”而表现出来的风范和气度。一是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可以反复看到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自信,也凝聚起了磅礴的中国力量。二是注重中国表达,善讲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等经典古语和俗语,阐述了中国充满多彩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的世界文明观。“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体现出中国气质、中国从容。习近平总书记既善用中华文化元素,又兼顾别人的表达习惯,在中外融通的话语体系中以讲故事、引寓言、说俗语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三是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他强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将以更广阔的胸襟和更大的力度实行全方位开放,也彰显了中国要以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进一步凸显了全球治理视阈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在开放的胸怀中展现世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并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宏历程,充分展现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也体现了一个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在解决世界秩序问题上的智慧贡献。
(作者刘小玲系江西省文化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