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8年2月15日在汕尾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汕尾市财政局局长 黄聪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汕尾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汕尾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依法加强收入监管,实现应征尽收,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民生服务领域和重点支出的需要;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收支管理效益,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在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预算收支任务,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快报,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583万元,同比增长31.15%。
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1127万元,同比增长32.03%。
全市财政收支相抵,结转结余124659万元,其中:净结余1467万元,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主要收支项目详见附件一)。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快报,2007年,市级(不包括市城区、红海湾开发区和华侨管理区,下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68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102.23%,同比增长31.77%。
2007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394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151.93%,同比增长25.70%(主要收支项目详见附件二)。
2007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88万元,加上级补助52617万元,税收返还4627万元,上年结转结余31784万元,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11万元,县区上解收入1123万元,调入资金241万元,收入总计11909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3943万元,加上解支出1997万元,补助县区支出14534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00万元,国债转贷资金结余11万元,支出总计70585万元,收支相抵,结转、结余48506万元,其中净结余300万元。
2007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财税收入征管,确保收入稳步增长。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意识,坚持执行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和专人分片抓收入制度,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发挥财政激励机制作用,提高各地做大“财政蛋糕”的积极性,确保了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国税地方库收入20111万元,比上年增收5362万元,增长36.36%(其中市级国税地方库收入6895万元,比上年增收2923万元,增长73.59%);地税地方库收入49961万元,比上年增收10811万元,增长27.61%(其中市级地税地方库收入11301万元,比上年增收2177万元,增长23.86%)。全市完成非税收入45949万元,比上年增收8103万元,增长21.41%(其中市级完成非税收入9252万元,比上年增收582万元,增长6.71%);全市征收契税5735万元,比上年增收2851万元,增长98.86%;全市征收耕地占用税1930万元,比上年增收1826万元,增长17.5倍。进一步增强了各级财政可调控能力,确保年度预算计划的圆满完成。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我市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汕尾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科学调度财政资金,努力提高社会公共需要保障能力,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加大财政支农工作,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市共投入24886万元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饮水难和行路难,推进安居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为我市建设新农村提供了资金保障。
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和谐汕尾”。全市安排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341万元,城乡享受低保救济对象33070户72975人,做到应保尽保;为189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341万元;大力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投入18301万元构筑公共卫生体系,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612446人,有29585人次享受住院补偿金额合计5213万元,812人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合计154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村困难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支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清新汕尾”。投入资金4396万元,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其中:环保专项资金2865万元,治污保洁专项资金50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1372万元,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等109万元。
改善人文环境,建设“人文汕尾”。投入资金97273万元,促进文化兴市。其中: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资金16918万元,免收课本费6501万元,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建设投入资金332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资金3599万元,科学技术投入资金2534万元,汕尾市技工学校首期4.3万平方米扩建工程资金299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读书难”问题,促进了我市文化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按照把我市“建设成为工业、旅游业和海洋业发达的现代化新城”的发展目标,积极争取国债专项补助资金投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共争取上级财政追加基建资金5087万元、国债专项资金2790万元,投入市政法网、城区道路建设和防洪工程、市劳教所“禁毒03工程”扩建、城区防护林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主要有:1、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在项目支出管理上试行支出项目绩效预算,逐步改变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中“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同时,在开通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向人大预算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2、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新科目编制部门预算,促进财政管理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3、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至2007年12月份,全市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的单位共324个(其中:市级103个、市城区28个、海丰县58个、陆丰市56个、陆河县73个),全市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的资金累计共131088万元,其中:直接支付65159万元,授权支付65929万元,额度结余20115万元。一方面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另一方面提高了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大大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4、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和“收支脱钩”的要求,认真清理收费项目和资金,确保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县以上执收执罚单位百分之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百分之百纳入财政管理;应解缴资金百分之百解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管理目标。同时,强化财政票据监管,建立定期稽查制度,市票据中心全年核销票面金额81612万元,已监督入库金额48280万元。5、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结合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充实和完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据库,积极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规范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6、深化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管、采”分离,加快采购信息化建设,全市完成政府采购6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节约资金472万元,资金节约率7.8%。7、把好工程预(结)算审核关,全市财政部门审核工程预(结)算487宗,送审造价37121万元,净核减造价5836万元,净核减率15.7%(其中: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审核工程预(结)算66宗,送审造价21110万元,净核减造价2579万元,净核减率12.2%)。8、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断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制度,稳步推进重点项目评价工作,组织完成了市新湖工业园区建设和海丰县新汽车站建设专项资金等4个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布置落实市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等16个重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自评报告,进一步增强部门、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
四是做好历年政府性投资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工作。
2007年累计支付政府性投资拖欠工程款200万元,减少工程建设拖欠工资引发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五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30万元,重点投入外商投资环境建设配套项目、旅游景点和旅游扶贫项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按规定和标准严格审核出访人员的经费和用汇。
六是加大债务清理和周转金的催收力度。
结合《汕尾市市级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暂行规定》,逐年解决各项政府性债务,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转嫁为财政风险。此外,通过对历年借出的周转金进行全面清理,初步拟订了《汕尾市市级财政周转金处置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催收到期的财政周转金,全市回收逾期周转金1224万元(其中市财政局回收周转金517万元),缓解财政资金运转压力。
七是加强财政检查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各级财政部门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的高度,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对5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继续严格实行市、县、镇三级统一建档管理制度,防止用款单位滞留、挪用、挤占和改变用款用途的行为发生,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做到“事前调查论证、事中监督管理、事后跟踪问效”,确保了财政资金规范、安全和高效运转,进一步推进财经秩序的好转。
八是加强行风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各级财政部门继续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行风热线”、“双融双建”和“欢乐广场·唱响汕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行风建设成果,树立财政系统依法行政、勤政廉洁、文明服务形象。
2008年预算草案
一、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08年,我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十次党代会、粤东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依法加强财税征管,整合政府财力资源,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工资、政权运转和重点项目投入;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强化预算管理,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进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51979万元,比上年完成数121583万元增长25%,其中:增值税25%部分收入22695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5%;其他工商各税收入62267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5%。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979万元,加上税收返还19546万元,省转移支付补助30946万元,减上解支出1906万元,全市可支配财力204377万元,按照《预算法》关于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204377万元,比2007年预算数增长24.56%(代编全市一般预算收支计划详见附件一)。
二、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我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原则是:积极稳妥、保障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2008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586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28688万元增加7172万元,增长25%。其中:
(1)汕尾电厂增值税收入预计4000万元;
(2)其他增值税收入6112万元,比上年(剔除其他税源弥补汕尾电厂增值税收入1500万元后)增长32%;
(3)其他工商各税收入12675万元,比上年增长22%;
(4)企业所得税收入(地方部分)1549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地税部门企业所得税539万元,比上年增长22%;国税部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010万元,比上年增长32%);
(5)契税收入2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2%;
(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20万元,与上年持平;
(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376万元,与上年持平;
(8)专项收入709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排污费收入136万元,与上年持平;教育费附加收入573万元,比上年增长22%);
(9)罚没收入448万元,与上年持平;
(10)其他收入4359万元,比上年减少1%(其中:政府资源收入3000万元,南告电厂上缴400万元,其他收入959万元)。
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86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4627万元,省转移支付补助4022万元,固定补助261万元,县区上解收入930万元,减专项上解省支出464万元,减补助支出531万元(城区教育环卫等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减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上解支出200万元,市级可支配财力44505万元。按《预算法》规定和适度从紧,量入为出的原则,2008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4450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35504万元增加9001万元,增长25.35%。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22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10%,拟安排人员支出5214.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266.5万元,专项经费支出3747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73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86%,拟安排:人员支出4769.3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665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907万元;
3、教育支出32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2.30%,拟安排:人员支出2365.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84.8万元,专项经费支出845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4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2.02%,拟安排:人员支出130.3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5.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307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1.40%,拟安排:人员支出714.1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79.2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35万元;
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077.2万元,比上年增长37.77%,拟安排:离退休经费2500万元,抚恤金及救济费100万元,人员支出584.8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68.4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824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离退休经费比上年增加510万元,市级社保基金征收经费比上年增加300万元,抚恤金及救济金比上年增加6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费比上年增加45万元,新增社区包干经费92万元,优抚对象配套资金40万元,市直城镇退役士兵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30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费30万元);
7、医疗卫生支出1358.1万元,比上年增长40.29%,拟安排:人员支出327.9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41.2万元,医疗费支出400万元,专项经费支出589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医疗费比上年增加50万元,市直机关重点保健对象超基本医疗补助经费比上年增加30万元,新增市直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12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万元,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市级配套20万元);
8、环境保护支出520.6万元,比上年增长80.97%,拟安排:人员支出133.2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6.4万元,专项经费支出371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陆丰硫铁矿污水处理经费比上年增加120万元,城市污染源普查经费25万元);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58.7万元,比上年增长49.45%,拟安排:人员支出497.9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44.8万元,专项经费支出616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城市道路维护费比上年增加80万元,市城区环卫补助经费比上年增加80万元,新增解决拖欠安居工程购房款100万元);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530.8万元,比上年增长21.69%,拟安排:人员支出980.1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90.7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460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市区周边山地造林抚育资金比上年增加158万元,新增城镇双特困户住房建设配套资金150万元,猪蓝耳病、猪瘟疫苗经费30万元,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设备配套经费30万元,能繁母猪保险市级配套资金25万元,渔业渔民保险市级配套资金20万元);
11、交通运输支出295.3万元,比上年增长39.41%,拟安排:人员支出245.7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9.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30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人员工资经费比上年增加49万元,新增铁路建设开办及协调经费30万元);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495.3万元,比上年增长18.93%,拟安排:人员支出338.9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34.4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122万元;
13、其他支出9823万元,比上年增长38.29%,拟安排:预计2008年提高岗位津贴支出2100万元,正常增人增资支出500万元,年终一次性奖金增支180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750万元,专项经费支出6293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预备费比上年增加960万元,税务征收经费比上年增加70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比上年增加600万元)。
三、2008年市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草案
根据财政改革的要求和省财政厅对预算编制改革工作的部署,按照财政部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办法,编制了市委办公室等171个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详见附件三)。
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全面贯彻、奥运会的举办和粤东工作会议后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不断到位,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为财政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是,从去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财政仍面临许多减收增支因素。收入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将对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房地产等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制约相关税种收入的增长;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两税合并的税率调整对企业所得税产生较大减收影响;新出台的利息税政策调整对个人所得税收入造成一定减收影响。支出方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三大基地”、建设“三大经济带”、推进“八大工程”,以及继续加强“三农”、教育、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支出等,各级财政都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再加上我市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高;支柱产业少,税源不足等,今年全市各级财政收支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对此,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抢抓新机遇,推动新跨越,共建新汕尾,努力打造活力汕尾、人文汕尾、和谐汕尾、清新汕尾”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努力抓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度预算和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一、加强财税征管,确保圆满完成年度预算任务。
各地要继续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汕尾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试行)办法》和《汕尾市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方案》,落实好“三项财税制度”(即财税联席会议制度、财税领导成员分工抓县(市、区)财政收入制度和财政收支月分析制度),要及时兑现财税奖惩制度,激发基层党政部门抓好财税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加大财税工作力度,壮大财政实力,促进我市财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抓好税收征管工作,要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征管和监控力度,如汕尾电厂、深厦铁路、海丰县中石化储备油项目、万福和碧桂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利用商业银行贷款上马的各项市政建设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确保主体税收快速增长。要加大稽查力度,及时打击各种偷税、逃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要切实抓好契税征收工作,规范契税征管秩序,提高征管水平。
同时,要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收支两条线”和票据领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资源和部分特种行业的管理;要加强国有企业运营和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
二、积极稳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深化改革的预算单位级次,全市各级财政要基本建立起操作规范、运行良好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在下半年推开财务集中监管制度改革,市级要开展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试点,为全市推广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各个政府级次的地方预算动态监控新机制,使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制衡、相互促进。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征收管理水平。四是积极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市级要筛选2-3个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逐步实行重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制度化,另外,要积极探索建立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促进县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五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六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监管,提高评审质量,实行阳光评审。七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各地要在原来清查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及财务等基本情况,建立动态监管系统,规范资产变动审批程序,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三、充分利用省的产业引导资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认真贯彻执行粤东会议精神,要把省扶持资金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创新,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实现升级等方面中,确保省扶持资金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及杠杆作用,千方百法,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切实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促进我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加快金融资产处置,加大财政周转金催收力度。
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奖惩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继续采取财政扣款、法律起诉等有效方式,想方设法,加大对财政性债务的追收力度,力争债务追收工作有新突破,减轻财政资金的调度压力,降低债务风险。并计划出台《汕尾市市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统一政府举债行为,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同时,要加大金融资产再贷款处置和催收周转金力度,防范财政风险,增强财政可调控资金能力。
五、加强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推进依法理财进程。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的自觉性,推进依法理财。一是要继续完善财政支出实时监管体系,保证部门预算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财政管理阳光运行。二是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防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堵塞管理漏洞。三是要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益。四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全市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通过检查,逐步建立起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机制。并继续完善对5万元以上财政专项资金统一模式建档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和拨付一定要按规定程序办理,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五是要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和惩防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长效监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运作。
六、从严控制支出,确保全年收支平衡。
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支出程序,严肃财政支出管理,严把财政支出口子。在财政资金运作上,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做到量入为出,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七、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排头兵”和“双融双建”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党风廉政纪律教育学习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行风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成果,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努力建设一支廉政高效、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财政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共汕尾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围绕“抢抓新机遇,推动新跨越,共建新汕尾,努力打造活力汕尾、人文汕尾、和谐汕尾、清新汕尾”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