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11日在汕尾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汕尾市财政局局长 黄聪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汕尾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2010年,我市财政工作在中共汕尾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计划,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认真贯彻粤东工作会议和粤东(汕尾)现场会精神,按照“五年大变化”要求,积极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全力以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法加强收入监管,集中财力办大事,并继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过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保证了我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本需要,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2306万元,为市代编年度预算的106.45%,比上年增收65170万元,增长33.06%;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64911万元,为市代编年度预算的176.90%,比上年增支36779万元,增长6.96%。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各项补助款和预算结转、结余,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和上解支出后,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见附件一)。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2010年,市级(不包括市城区、红海湾开发区和华侨管理区,下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40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6.88%,比上年增收15694万元,增长33.6%;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4261万元,为市代编年度预算的151.23%,比上年减支3818万元,减少3.53%。
2010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各项补助款和预算结转、结余,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和上解支出后,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主要收支项目详见附件二)。
三、全市财政部门主要工作情况。2010年,我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物价变动,经济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避免了经济的大起落,并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在国家全力发展经济的有利环境和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帆船赛、亚洲帆船锦标赛、惠州同乡恳亲会等重大活动,汕尾的整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定信心、顺势而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地方财政运转正常,全市经济建设、社会文明及民生工程建设等都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为我市实现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我市财政部门着重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抓好财税征管工作,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10年,我市各级政府大力抓好财税收入征管工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财税工作,大力引进上马重大建设项目,挖掘财源税源,做大“财政蛋糕”,确保全年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财政部门认真配合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协调税务等有关部门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税收协调可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6781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4%,确保了年度预算计划的圆满完成。同时,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资源及特种行业的管理,努力组织非税收入。2010年,全市非税收入完成94496万元,比上年增长31.19%。此外,财政部门还认真做好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工作,全年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473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41%。
(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扩大内需和重点支出需要。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粤东会议精神及构建和谐汕尾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各项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科学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0年,我市财政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提供资金294714万元。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市共投入资金9.05亿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饮水安全和行路难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粮食种植补贴和粮食储备管理,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建设农业防护体系,引进良种,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费,提高贫困农村干部生活补贴,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汕尾市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管理暂行办法》、《汕尾市社会保险基金操作暂行办法》,为我市社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奠定了基础。加强资金保障力度,确保基金安全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安排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9498.6万元,城乡享受低保救济对象43116户108043人,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投入资金46252万元构筑公共卫生体系,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其中,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957195人,有87888人次享受住院补偿金额合计24289万元,640人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合计75万元;全市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93691人,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体系;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市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3443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644人;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支持拥军优属工作,发放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随军军转干部家属有偿安置补助747.2万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把我市“建设成为工业、旅游业和海洋业发达的现代化新城”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中央拉动内需和省产业转移新契机,积极争取上级基建资金19533万元投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及农村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医疗卫生建设等,积极争取省亚运专项补助资金1.55亿元,用于亚运场馆设施及亚运赛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汕尾健民工程。
打造人文汕尾”。投入资金151826万元,促进“人文汕尾”建设进度。其中教育投入资金135114万元,主要用于实施农村及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资金23738万元,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1336万元,高校和中等职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补助资金1097万元,普及高中及中职学校建设资金1062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资金12737万元,科学技术投入资金3975万元,有效地改善了我市农村及城镇义务教育条件,促进了我市文化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生态建设进程。投入资金17892万元,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其中:环保专项资金681万元,治污保洁专项资金230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2287万元,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沿海防护林建设等324万元。加强生态保护,支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清新汕尾”。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453万元,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出口竞争能力,拨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征退差扶持资金138万元、八大类商品出口退税征退差及工缴费扶持资金38万元等,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
(三)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一是改进部门预算编制软件,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10年,全市纳入部门预算单位717个(其中市直180个)。二是配合开展财政“省直管县”前期工作,为全面推开“省直管县”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三是继续完善全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开展市县纵向网联接工作,并按照省财政厅的部署在2010年12月底前顺利完成财政业务系统平台建设。五是按时完成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与税务部门的交接工作。六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功能,加强人大和审计对财政预算监督,进一步构建完善财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坚持依法理财。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把依法理财、廉洁理财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民生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监督检查,巩固“小金库”治理工作成果,严肃财经纪律。2010年对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和“回头看”检查,以及276户国有企业和社会团体单位自查工作,查出违规违纪单位7个,金额110多万元。三是加强工程预(结)算审核和政府采购监管。2010年,全市财政部门审核工程预结算633宗,送审造价119241万元,净核减造价9777万元,净核减率8.2%。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7358.6万元(其中亚运会设备及安保工程政府采购2809.5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6667.1万元,节约资金691.5万元,节约率为4.0%。
(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参与“行风热线”活动。根据省委、市委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激发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创建学习型机关,推动财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同时,以参与省“民声热线”、市“行风热线”活动为契机,大力整顿机关政风行风,树立依法行政、为民理财、干净干事的良好风气。
过去的一年,我市财政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计划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收入总量仍然偏低,国地税地方部分收入总计12.45亿元,只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7.46%;二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质量不高,非税收入比例偏高;三是后续税源不足,财税增收压力较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11年全市预算草案
一、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11年,我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七、八次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三促进一保持”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范各类潜在经济风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整合政府财力资源,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内需和重点项目投入,把用好管好财政资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21645万元,比上年完成数(按可比口径)251285万元增长28%。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645万元,加上税收返还、省转移支付补助,减上解支出等,全市可支配财力408753万元,按照《预算法》关于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408753万元,比2010年预算数增长28%。(代编全市一般预算收支计划详见附件一)。
二、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草案
2010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402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33.6%;由于2011年起省、市(县)共享“四税”的分成比例出现政策性的调整,2010年完成数按可比口径调整为59434万元;2011年拟安排76076万元,比2010年完成数5943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加16642万元,增长28%。
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76076万元,加上税收返还4379万元,省转移支付补助5180万元,固定补助261万元,县区上解收入930万元,上年超收减支结存收入2000万元,减专项上解省支出574万元,减补助支出531万元(城区教育环卫等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减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上解支出900万元,市级可支配财力86821万元,比上年预算数68944万元(剔除地方债券转贷资金5645.6万元,下同)增加17877万元,增长25.93%。
现拟将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231.7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4017.5万元增长8.66%,拟安排人员支出7449.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839.1万元,专项经费支出5943万元(详见附件三,下同);
2、公共安全支出12132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0266.4万元增长18.17%,拟安排:人员支出7012.4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795.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4324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纳入预算管理的罚没及收费收入返还支出1000万元);
3、教育支出7525.2万元,比上年预算数5427.8万元增长38.64%,拟安排:人员支出4761.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99.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2564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纳入预算管理的收费收入返还支出1000万元,职业技术教育困难和涉农学生(免学费)资助资金53万元,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比上年增加100万元,人员工资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923.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730.1万元增长26.5%,拟安排:人员支出191.4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35.2万元,专项经费支出697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编制管理网络建设经费20万元,采购平台建设经费15万元,科目调剂增加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及电路租赁费140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91.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437.5万元增长45.52%,拟安排:人员支出1170.2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55.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766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汕尾日报扩版设备购置经费90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购置经费60万元,参加第13届省运动会奖金46万元,扶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30万元);
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823.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8661万元增长24.97%,拟安排:离退休经费5000万元,抚恤金及救济费100万元,人员支出1123.8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61.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4438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残疾人康复经费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经费8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市级补贴补助资金比上年增加(城区和陆丰)880万元,离退休经费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市级社保基金征收经费比上年增加100万元);
7、医疗卫生支出3932.7万元,比上年预算数2424.7万元增长62.19%,拟安排:人员支出866.7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36万元,医疗费支出550万元,专项经费支出2380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市级配套资金80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配套资金比上年增加100万元,市直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比上年增加50万元,医疗费支出比上年增加50万元);
8、环境保护支出1221.9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000.9万元增长22.08%,拟安排:人员支出232.3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37.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952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市区污水排放管网建设贷款付息资金上年增加200万元);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17.7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732万元增长28.04%,拟安排:人员支出840.9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32.8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244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海汕路、汕遮路及市区新增市政道路绿化养护及管理经费100万元,城市道路维护费比上年增加70万元,人员工资比上年增加155万元);
10、农林水事务支出4391.9万元,比上年预算数3522.4万元增长24.68%,拟安排:人员支出1276.5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86.4万元,专项经费支出2929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新增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市级配套资金462万元,扶贫养老金市级补助100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堤围防护费支出500万元);
11、交通运输支出438.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380.1万元增长15.34%,拟安排:人员支出313.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44.8万元,专项经费支出80万元;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73.9万元,比上年预算数508.9万元增长12.77%,拟安排:人员支出296.9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36万元,专项经费支出241万元;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493.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462.3万元增长6.71%,拟安排:人员支出251.3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40万元,专项经费支出202万元;
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60.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425.3万元增长8.25%,拟安排:人员支出336.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48.8万元,专项经费支出75万元;
15、住房保障支出248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2000万元增长24%,拟安排:住房公积金支出2200万元,专项经费支出280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住房公积金支出比上年增加480万元);
16、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323.1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027.7万元增长28.74%,拟安排:人员支出89.9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5.2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218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粮食风险基金比上年增加280万元);
17、其他支出2056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4919.4万元增长37.81%,拟安排:预列提高津贴1200万元,专项经费支出19360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偿债准备金比上年增加430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比上年增加400万元,税务征收经费比上年增加500万元)。
三、2011年市级部门预算草案
根据财政改革的要求和省财政厅对预算编制改革工作的部署,按照财政部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办法,编制了市委办公室等184个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详见附件三)。
四、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根据省财政厅的要求,按照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了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拟安排39289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剔除学校收费5148万元)34999万元增加4290万元。按《预算法》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39289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剔除学校收费5148万元)34999万元增支4290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计划详见附件四)。
锐意创新 顺势而上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财政工作
展望2011年,尽管受物价变动和通胀预期的影响较大,但国内外经济总体向好。我市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大多数已砍掉了落后尾巴,全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市财政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立足地方实际,抓住发展机遇,扎实工作,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汕尾财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强化增收节支,确保圆满完成年度预算收入任务。
各级政府部门要立足于本地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财税工作,继续落实好财税联席会议和财税领导成员分工抓县(市、区)财政收入等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及时分析收入形势,强化依法治税,坚决打击偷、逃、骗税行为,进一步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大力组织政府非税收入,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非税收入信息化征管系统。要继续做好政府性资源等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大力抓好土地转让和出让拍卖的管理工作,挖掘非税收入新亮点,提高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切实做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增加政府可调控财力。
同时,要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支出程序,严肃财政支出管理,严把财政支出口子,在财政资金运作上,优先保工资、保民生、保“三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量入为出,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控制其他一般性支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确保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二、大力推进园区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认真贯彻执行粤东会议和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用好中央拉动内需资金,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要把省扶持资金主要投向于产业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创新,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要加快发展壮大工业园区建设,抓紧建立民营企业基建贷款贴息补助制度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舒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及杠杆作用,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促进我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三、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推动农村发展与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和社会民生领域,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动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同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整合公共资源投入,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着力改善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民生保障长效机制。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二是要配合“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为全面推开“省直管县”做好各项工作。三是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扩大“非税收入管理系统”覆盖面。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以财政系统平台建设和市县纵向网项目为重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国有资产动态监控等业务系统,并推动财政系统办公信息化建设。
五、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长效监控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的自觉性,推进依法理财,要加快预算公开、透明化,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继续完善财政支出实时监管体系,推动财政管理阳光运行;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防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要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益;要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和拨付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要加大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增强绩效观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使用绩效评价工作,不断创新财政监督方式和方法;要继续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和惩防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长效监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运作。
六、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干部工作能力。
要继续强化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干部综合素质;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和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工作,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财政管理队伍。
附件:
1、汕尾市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草案)
2、汕尾市市级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2011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草案)
3、2011年汕尾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计划表
4、2011年汕尾市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