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4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4年是我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关键的一年,是加快实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要的一年。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2014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有关要求,制订相关工作计划,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共同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再上新台阶。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2月19日
2014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14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部署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目标,以提高基层干部、公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为核心,以推动城乡应急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应急平台建设为抓手,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应急管理理念,努力把全市应急体系建设成为平安汕尾的坚强基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一)创新应急管理体制。学习借鉴深圳市构建“大应急”成功经验,推动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总结推广陆丰市高配应急办主任创新经验,增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性。充实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力量,探索镇(街道)、社区建设应急管理综合服务站。
(二)创新应急管理机制。探索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处置“市、县(市、区)联动,以县(市、区)为主”的创新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出台现场指挥官制度实施办法,健全现场应急指挥机制。出台《汕尾市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处置督查办法》,完善相关督查机制。
(三)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学习借鉴深圳市实行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做法,推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动市、县(市、区)有关单位领导实行分片包干督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的积极性,推动救灾工作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二、提升科学预防水平
(一)提高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快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加快“提速、扩面”,有效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健全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督查机制。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探索建立有偿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三)完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评估会商制度。分系统、分区域加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评估会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开展风险隐患第三方评估,推动跨市(区)、跨部门联合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评估和会商。
三、提升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水平
(一)规范值守工作。加强各级政府总值班室建设,明确各级政府总值班室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督查《汕尾市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规范》(汕府办〔2012〕61号)贯彻落实情况,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强化节假日期间值守工作,随机实地抽查领导带班情况。加强值班员学习培训,提高值守人员综合素质。
(二)壮大基层信息员队伍。推动建设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完善服务站功能。扩招基层兼职信息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基层信息员综合素质。
(三)提升突发事件信息获取和报送能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强化从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抓取突发事件信息能力。强化通报机制,全面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效用性。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研判,拓宽突发事件信息服务范围。
四、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一)推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推动省试点陆河县应急平台建设,以点带面全力推动全市应急平台建设,上半年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应急平台数据库,加大协调力度,有效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市应急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应急平台作用。
(二)提高处置力量的实战能力。推动“实用型”水下救援队伍、“复合型”综合性救援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组建汕尾海上搜救分中心,通过培训、演练、技能竞赛多种方式提高处置力量综合素质。加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科技应急水平。借鉴省级救援队伍建设经验,提升全市专业处置力量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能力。按照“分散物资集中化,集中物资分散化”的创新理念,着力构建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应急物资的调配能力。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行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促进应急物资储备的社会化。
(四)推进应急避护场所建设。抓紧出台《汕尾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一2020年)》、《汕尾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不断完善应急避护场所管理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公众熟练使用避护场所。
(五)提升应急管理社会化水平。成立市应急管理学会,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新格局。加快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
五、深化应急管理“双百工程”
(一)创新“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方式。认真总结前四届“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通过创新方式提升宣讲效果,组建市应急知识宣讲团。
(二)拓宽“百名应急管理专家进基层”服务范围。实行应急管理专家与县(市、区)分管领导“点对点”辅导,建立长效咨询机制。通过培训大学生“村官”,带动村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
(三)编写应急管理“双百”工程辅导材料。组织编写应急知识读本,提高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常态化水平。组织编写应急管理专家咨询指南,确保专家服务更具针对性。
六、开展专题研究解决应急管理突出问题
(一)组织应急管理专家开展应急管理创新理论专题研究。开展脆弱性理论研究,借鉴情景构建模式提升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开展业务性连续性理论研究,提高恢复力。开展物联网理论研究,发挥物联网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二)组织应急管理专家开展气象灾害专题研究。运用高科技设备加强对全市气象数据的研究分析,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拓宽气象公共服务覆盖面,以公众共享更多优质气象服务提升全市防灾减灾能力。
(三)组织应急管理专家开展安全生产专题研究。强化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切实防范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多管齐下,坚决堵塞安全生产监管漏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合力。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汕尾军分区司令部,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民主党派,驻汕尾有关单位。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2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