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林一秀
党员群众在金厢镇洲渚村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汕尾日报记者 施辰亮 摄
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追忆海陆丰农民为创造新时代付出巨大牺牲的壮烈事迹,到省级红色党建村下埔村探寻周恩来同志在汕尾的足迹,到南粤古驿道汕尾陆河三溪古驿道体悟炽热浓厚的红色情怀……
庄严肃穆的革命旧址、星罗棋布的红色遗迹、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是“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海陆丰革命精神的生动见证,也是历史赋予海陆丰儿女最好馈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则是海陆丰革命老区当之无愧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汕尾积极发挥丰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从海陆丰革命史中汲取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精神和力量。
健全制度摸清家底
红色名片“亮”出来
红宫、红场、红色长街、红色故事……红色是火焰和鲜血的颜色,也是海陆丰这块土地的英雄底色。战火纷飞的年代已远去,而当年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指挥中心、书信和武器留存了下来,被妥善保护陈列,建成历史陈列馆、起义旧址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成为那段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最好的见证。
近年来,汕尾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成立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汕尾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并率先出台全省首部红色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基本完成编制《汕尾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梳理海陆丰革命历史脉络,对全市红色革命遗址的分区保护、分级保护、活化利用以及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引,有组织、有制度、有方案、有规划、有措施做实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以实际行动擦亮红色名片。
同时,组织各级党史部门对全市革命遗址进行了大普查,加大“文物家底”摸排,全市革命遗址数达517处,位居全省首位。党史相关部门还整理翻印《海陆丰革命史料》《彭湃文集》等25本权威的海陆丰革命史料书籍,为印证和研究海陆丰革命历史提供了权威工具书,编印《汕尾市红色简明读本》口袋书,作为党史学习辅助用书,让更多红色历史走出深处、广为人知,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丰厚滋养。
此外,我市积极对接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对标对表《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经费申报指南》,强化对各地各有关单位项目申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2019年和2020年,我市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共计14个,获得扶持资金累计5289万元,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推介宣讲扩大影响
红色火种“燃”起来
“我们共产党人要破的就是这不合理的老规矩!投身烈火,化作钢铁,铁锤砸碎旧世界!”2019年12月1日,不朽丰碑·红色华章——汕尾市红色故事汇走进广州,《烈火燎原》《奔向海陆丰》《周恩来在金厢》等一个个精心组织编排的红色节目在中山纪念堂接连上演。
汕尾市红色故事汇自2019年6月成功首演以来,在半年时间里巡演了14场,足迹遍布汕尾各县区,还走进深圳、广州、惠州、东莞、珠海等五个珠三角城市,近2万名观众现场观看演出感受海陆丰红色文化魅力,5场线上直播吸引超过245万人次网民同步观看,各级主流媒体相关报道逾百篇,在汕尾乃至广东掀起了一股红色热流,让广大观众在大饱眼福的同时,重温了一段段峥嵘岁月、经历了一次次心灵洗礼,影响广泛、反响热烈。
开展红色故事汇文艺巡演、红色美术作品巡展、红色故事巡讲等“三巡”系列活动,创新运用“非遗+红色”,创作白字戏《彭湃之母》、皮影戏《碧海丹心》等一系列红色文艺精品;打造红、绿、蓝“三色”(红色——革命遗址,绿色——生态环境,蓝色——滨海风情)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新品牌,举办广东(汕尾)红色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举办“社科专家话汕尾红色文化名片”活动,推出20张汕尾红色文化名片……我市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价值,创新方式方法,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
另外,我市还通过举办培训班,从基层百姓宣讲能人、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新闻媒体记者、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中分批分次吸纳培养了红色故事宣讲员(讲解员),把党的理论和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有机结合起来,让红色文化传承传播“活”起来。组织编写出版了3辑《海陆丰红色故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彭湃研究新论》等红色书籍,丰富海陆丰人民的革命事迹,提升海陆丰革命人物的伟大形象。积极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电视台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做好《江山岁月》《信仰的感召》《红色热土 百年初心——广东红色故事汇》、《南粤先贤》之《文天祥主题纪录片》等的拍摄对接工作,强化红色文化宣传推介,不断增强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红色火种绵延不息。
突出重点有机融合
红色基因“传”下去
党史中有信仰之根、精神之魂,也有烛照未来的光亮、辨明方位的指针。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汕尾突出重点,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用“活”用好红色资源,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持续办好“红色课堂”。将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辟为学习教育“第二课堂”,精心打造了23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和10条红色文化研学精品路线,让旧址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化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推动红色资源更好传史育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其中,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等现场教学点被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列为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的打卡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就近组织党员参观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累计约3100多场次,参加党员人数约36000人次,开展讲党课活动1504场次。我市还开通了“追寻红色足迹”——汕尾市红色文旅专线,为广大党员干部、市民群众、外来游客追寻红色足迹,提供免费便捷的交通条件。
——生动讲好“红色故事”。深入开展党史宣讲,把宣讲舞台搬到大榕树下,田间地头、渔船上,面对面与宣讲对象互动交流,让宣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市县两级党委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巾帼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团、宣讲小分队等共33支,开展集中宣讲1000余场,聆听干部群众超过10万人次。特别是创新开展“微党课进渔村送渔民”“大榕树下讲党史”“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讲党史”,群众反响热烈、参与度高。同时,通过邀请重要事件亲历者、革命先辈的子女、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以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生动讲述广大革命先辈带领人民群众拼搏奋斗、追梦圆梦的故事,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抓好青少年群体宣讲活动,组织全市40多万中小学生开展“学党史·少年说”汕尾市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青少年在同学、长辈中讲红色故事,以“手拉手”“小手拉大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少年群体和群众中深入开展,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另外,为丰富宣讲形式,举办了“红色故事·百年传颂”汕尾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故事演讲大赛,目前已完成初赛阶段;开展“红色日记——《我是共产党员》主题征文”活动,共征集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文稿688篇。
——倾情推出“红色精品”。我市巧妙地将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与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以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陆丰皮影戏、汕尾渔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推出了红色题材音乐剧《少年彭士禄》、渔歌精品《“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白字戏《彭湃之母》、正字戏《黄厝寮》等精品力作,并编排童谣、“快板”等节目,使党史宣传教育方式更生活化、场景化、形象化,让广大百姓在享受各类红色文艺精品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党史的濡染和滋养。
——广泛开展“红色展览”。今年6月、7月我市分别举办了汕尾革命老区红色记忆图文展和“伟大征程、光辉粤迹——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一百年”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海陆丰革命历史以及“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海陆丰革命精神,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点赞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