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金厢镇洲渚村背山面海,在村前海边,矗立着“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是洲渚村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土地最形象的诠释。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洲渚村较早组织农会,走在全县前列,建立起陆丰苏维埃政府洲渚第五区。组织农民赤卫队,参加全县武装起义,攻打碣石城,支援和帮助红军转移,掩护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和叶挺、聂荣臻等领导人渡海至香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农运旗帜 红色土地
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在海陆丰兴起,轰轰烈烈,震动全国。
1923年,洲渚村民黄依侬(1898-1931年)受彭湃影响主动参加农民运动。当年6月,他与张威、郑重、陈宗尧等一起在陆丰创办农会,黄依侬被派回金厢做宣传发动工作。黄依侬以本村洲渚为突破点,发动了黄植庭、黄秀文、黄依现、黄乃申、黄齐、黄箭、黄玉、黄永泉、黄明东、黄永城等参加农会活动,创办农会。至1925年,全村600余户,3000多村民,就有75%的村民参加了农会组织,加入农民自卫队的有300多人。然后,带动了金厢各村的农会成立和发展,使金厢地区的农民运动成为全县的一面旗帜。
1925年4月,黄依侬当选为陆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执行委员。紧接着,县农会指派黄依侬和陈国荪等到金厢组建农民协会,在洲渚村召开金厢农民代表大会,成立金厢区农民协会,农会会址设在洲渚村基督教堂,黄依侬、陈国荪、林广顺等当选为金厢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0月,黄依侬任中共陆丰县委委员,1928年1月,任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
1927年10月,陆丰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创建陆丰苏维埃政府,黄依侬又被指派回金厢组织建立区政府。黄依侬在群众中威信很高,从洲渚到金厢各村都纷纷响应,在洲渚村基督教堂召开有200多人参加的金厢区农民代表大会,成立“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洲渚第五区”,大会选出林广顺为政府主席区政府设在洲渚基督教堂。从此,洲渚村成为金厢区的红色中心。
随后区政府成立了农民赤卫队,共300多人,其中洲渚村民就占有一半。同时,还成立了以洲渚人为主的“海上武装巡逻队”、“妇女大刀队”和“童子团”等三个组织,海上巡逻队由黄妈允任队长,约50人;妇女大刀队由林大妹任队长,30人;童子团由黄妈墘任团长,50人。
金厢洲渚赤卫队成立之后,在参加武装暴动,攻打碣石城,围攻金厢区等战斗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等斗争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攻打碣石城时,按照指挥部部署,陆丰东南各区武装力量分地段进攻,金厢洲渚农军由中队长胡汉奎带队从草洋村进攻,海上巡逻队由黄妈允带队开船进碣石港从西南面攻城,各区农军十分英勇。在激烈战斗中金厢洲渚赤卫队员黄乃新、黄吾荣英勇牺牲。
洲渚妇女大刀队也在各种斗争和战斗中英勇向前,无所畏惧,她们的事迹曾在1928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和《巡视员给中央的报告》中通报表扬。
拥军劳师 护送转移
1927年10月上旬,南昌起义军的贺龙部约300人,在团长徐成章率领下,转移到达洲渚村。村农会把他们安排在教堂内休整,并动员号召全村开展拥军活动。当时,农会在村中共募集了一大批粮食和300多个洋银交给起义军。起义军在洲渚村驻扎约一个星期,村农会在组织村民拥军援军的同时,发动组织群众分期分批有秩序的护送起义军从海上和陆地安全转移。
起义军临走之前,交给洲渚农军驳壳枪12支、手提机枪一挺,长枪95支。起义军对金厢洲渚农军的武器支持,使赤卫队如虎添翼,声威大震,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冲锋在前,获得了红军和各级党委的认同。
护送周恩来渡港
洲渚村前海滩上,竖立一座“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这座丰碑记载着黄秀文和陆丰人民护送周恩来等革命家抢渡香港的丰功伟绩。当年,黄秀文将周恩来隐藏在家中治病近半月,又是在洲渚护送周恩来等领导人抢渡往香港。为保护和护送领导人百分之百安全转移,陆丰人民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革命作出较大贡献。
遭反革命清算
从1928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连续三次围剿洲渚村,对洲渚人民实行血腥清算。1928年农历六月初,黄玉、黄依在、黄五宰、黄大妹、黄妈墘(15岁)、黄亚廉(16岁)等20多名农会骨干、赤卫队员、儿童团员在村中被捕,壮烈牺牲。
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赤卫队员黄箭和黄妈垒、黄明中、黄明鞭、黄智足、黄睿柳、黄明途、黄石定、黄睿科等九名农会会员被捕,并押往碣石校场集体枪杀。
一段时间后,又有黄明基、黄妈桃、黄永虾等一批赤卫队员被捕遭枪杀。
此时的洲渚村,一片白色恐怖,一个月内,遭杀害的赤卫队员、农会会员40多人。
建国后,洲渚村被评定为烈士的就有黄依侬、林大妹、黄植庭、黄乃申等25名。
峥嵘岁月,可歌可泣,洲渚村重笔抒写着浓厚的红色篇章。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