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陈志华教授,曾写过一本叫做《庙宇》的书。
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中占有较重要地位的庙宇的特点、形制、建造及其公共功能。尤其在"中国的泛神崇拜与庙宇"一节中,他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和性质有精彩的论述。
神仙文化,可以说是我国基础的“民间宗教信仰”。对于神仙,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但总的来说,神仙们会被赋予各种本事与能力,他们不受生死限制,而被看作是人类追求终极的理想。
今天我带你们去看一个特别的庙宇——凤山祖庙,就承继了当地人的民间宗教信仰。
凤山祖庙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区东面的品清湖畔。
庙宇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建筑由凤山公园、凤山祖庙、凤仪台妈祖(天后圣母)石像三大部分组成。
凤山祖庙是汕尾市著名的风景区,也是粤东地区百姓尤其是沿海渔民朝拜妈祖的地方。
先来说说汕尾。
很多人对汕尾这个城市的印象可能都是红色故土、革命老区。这里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并且,汕尾全市海岸线长455公里,居全省第二位,还拥有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品清湖。
若是从空中看过去,这个海滨城市格外的静谧美好。大片大片的碧海宛如上好的翡翠镶嵌在城市边缘,高远的天空在海水衬托下好像都失却了风采,只剩下漫天的流云轻轻浅浅。
凑近一点再看,海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海风吹拂,海面泛起层层褶皱,又被日光晒得闪闪发亮。无数的航船停泊在海面上,不知何时会开启他们的旅程。
而就在品清湖畔,坐落着凤山祖庙。
之前说了品清湖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所谓潟湖,是指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
品清湖湖面开阔,现有面积22平方公里,航拍时十分漂亮。
一眼看过去,雄伟的妈祖石像高高矗立着,在碧蓝的天幕下显得慈祥极了。细细看来,石像栩栩如生,衣袂翩跹。
妈祖,也被叫做天后,是长期漂泊在外或以海为生的人们共同信奉的神明。传说,在下海前拜一拜妈祖可以保佑平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妈祖的信民数不胜数,尤其在福建,最为盛行。
和其他的神明不同,妈祖,原名林默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却不幸被桅杆击中,落水身亡。后人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救人去了。再之后,人们在沿岸地区修建起祠庙,用香火拜祭她。
凤山妈祖石像建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也是汕尾港的标志。石像旁还有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亲题的“天后圣母”四个字。
在汕尾有近百座妈祖庙,几乎遍布汕尾整个地区,凤山祖庙就是其一。
凤山虽然不高,但登高望远也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
凤山上的妈祖庙,早在明末崇祯年间就已经建造。妈祖庙的正殿是最主要的建筑,也是汕尾港历史沿革的佐证。整体建筑面积840平方米,为三进二院布局,属正三山传统庙宇建筑。
特别的是,正殿融合了丰富多彩的岭南建筑艺术,如嵌瓷、石雕、木雕、泥塑、彩绘等。你真的想象不到,一个庙宇建筑竟然如此繁复、华丽,可见当地人们对妈祖的信仰之虔诚。
看这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饱满的色彩、细腻的花纹,仿佛要从墙壁上一跃而下,让人望而生畏。
还有屋檐门帘、栋梁牌匾、彩绘壁画等无不精雕细琢,匠心独具。清透的日光洒下,朱红的门漆已经有些剥落,但仍然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精致。
妈祖庙的后殿是凤山祖庙天后阁,左右设有钟、鼓楼,前面是善男信女拜祀、祈愿的町。阁内供奉着一尊妈祖泥塑巨像、配祀神及二十四司神像。
后殿还藏有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的“天后阁”匾以及当代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亲笔所书的“钟楼”、“鼓楼”匾,十分有纪念意义。
凤山祖庙的雕塑非常有意思,比如这个金漆木雕就涵盖了很多的小故事。人物、场景,无一不是细致入微。细细看来,一个故事压着一个故事,却一点不显凌乱。
这里竟然还有一处猪八戒偷看七仙女洗澡的泥塑。七位仙女神态各异,还能看出惊慌的表情,岸上的猪八戒也是非常写实了。但是为什么妈祖庙里会有这样的雕像呢?你们也来猜猜看吧哈哈哈哈哈哈。
感觉潮汕和福建一带的建筑风格还是比较近似的,这屋脊上的剪瓷雕装饰,异常华美。双龙戏珠,仅仅龙头就有很多不同的颜色,更别提满身的龙鳞了。
这应该是一只麒麟,脚踩祥云、昂首远望。
这个人物看不出是谁,但骑着高头大马,很有气势。这些装饰虽然只是在屋脊上,但也能看出来是很用了心的。
祖庙对面还有一个戏台,此刻台上正摆着桌席,等待一场跟祝寿有关的大戏,戏台上的寿字正红耀眼。
说来,我国的民间宗教信仰真的是神奇。虽然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但也庇佑了一代一代的人们。不知你们,是否了解过妈祖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