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2022年汕尾市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 2020-11-05 15:17
  • 来源: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汕府办〔2020〕34号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2022年

汕尾市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0-2022年汕尾市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金融工作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5日

  2020-2022年汕尾市深化金融改革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水平,加快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努力把汕尾打造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按照市委市政府金融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领导,围绕完成市委市政府改革发展工作总体目标任务,落实市委对金融监管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的责任考核,明确任务,强化担当,发挥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性、积极性,做好“稳金融”工作,推动我市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化金融对地方经济支撑作用。

  2020年金融工作目标。到2020年末,辖内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达到13%,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到25%。各项存款余额与同期GDP比值不低于1:1。有效提高贷款增量,努力实现我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贷款平均增速。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居民负债率(杠杆)控制在合理水平,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底,保险业保险深度达到2.7%,保险密度达到950元/人。2020年全社会新增融资规模总额不低于20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规模不少于70亿元。2020年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本地企业达到80家,使本地企业通过挂牌、股改,有效引进战略投资者,企业股权投资、协议转让等直接融资取得突破,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额度实现双增加。

  2022年金融工作目标。未来三年,全社会融资总量、存贷款余额和存贷比指标与GDP发展速度相匹配,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2022年三年各项存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到2022年末,辖内本外币存款余额争取达到1500亿元。202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不低于1000亿元。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低于70%。未来三年,全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量不低于250亿元,累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接近800亿元。2022年,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股改”“股上市”培育取得成效,实现本地企业上市公司零的突破。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和有效金融需求,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金融业成为我市经济支柱产业。

  二、畅通融资渠道,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1.提高汕尾地区信贷规模,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2020年末,全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达到650亿元。深化国有银行机构与当地政府战略合作,落实各国有银行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责任,支持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努力争取上级行的大力支持,倾斜对汕尾地区的信贷投放,围绕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争取和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湾+区+带”、老基建新基建软基建、制造业产业链、科技创新驱动、普惠金融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去,服务汕尾经济发展。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主动争取,不折不扣执行省行分配的信贷计划,确保小微企业全年信贷有较大增长。到2022年,国有银行信贷规模达到800亿元以上。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加快发展,发挥各农村商业银行发挥根植当地、服务当地优势,进一步简化信贷手续和流程,积极拓展业务,减少同业业务,敢于主动负债,积极参与到农村金融、消费金融中去,各农村商业银行总体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目标。到2022年底,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实力增强,各项贷款余额比2019年底翻番,真正起到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市金融局、汕尾银保监分局牵头,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各国有银行机构、各农村商业银行配合)

  2.加强货币政策传导,加大再贷款投放力度。加强货币政策宣传和窗口指导,鼓励辖区法人银行机构申请使用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2020年底,发放人民银行再贷款达到2.3亿元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脱贫攻坚等领域信贷投放,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促进汕尾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到2022年底,货币政策传导更加有效,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人民银行政策工具,为汕尾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牵头,市金融局、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3.加快建设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汕尾专区。在省“中小融”平台基础上,结合汕尾地区海洋渔业、特色农业、专业镇产业等特点,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汕尾专区作为我市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畅通融资渠道,优化信贷结构。2020年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汕尾专区上线运行,落实所有银行机构接入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汕尾专区,并在专区发布适用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产品不少于50款,平台所需的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科技、民政及水电气等部门数据完成归集并逐步实现接入,把企业“三品三表”列入关键值。2020年末,全市市场主体导入平台,实现平台企业(含个体户)用户数不少于7000家。2022年底,平台注册企业依托“中小融”平台进行融资成为常态化融资途径,企业融资依赖度更高。加强与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简称“粤信融”)、汕尾市中小企业(海洋经济)服务平台等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粤信融汕尾分平台非银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实现核心数据共享。(市金融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汕尾银保监分局配合)

  4.设立汕尾市信用担保基金。整合我市各类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推行市、县联动,设立汕尾市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根据市场需求和运作效果,逐步增加资本金,形成不少于5亿元的基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构建更加适合我市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性融资担保生态联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放大信贷倍数。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积极支持我市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做大融资担保规模,缓解融资难题,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到2022年底,信用担保基金发挥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重要作用,从市场补充逐步走向主要依托,并且基金实现保值增值,代偿率控制在合理间区,不良贷款率不高于银行其他贷款。﹝市金融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粤财普惠汕尾担保、市投控公司配合﹞

  5.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我市实体产业投资,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改革项目落地,重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设立募集目标规模8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结合实际成立若干子基金,引入专业管理机构进行运作,按照市场机制完善募投管退各环节,运用资本杠杆促进产业发展,引入优质企业,提高产业基金投资效益。到2022年底,产业投资基金发挥投融资功效,为我市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力的支持。(市国资委牵头,市金融局、市投控公司配合)

  6.推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汕尾运营中心有效运作。督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汕尾运营中心加快业务发展,培育优质企业,形成海洋经济特色板块,为我市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路演培训、股份制改造、上市培育等服务。至2020年末,实现80家企业到汕尾运营中心挂牌展示的工作目标。举办多场次路演培训活动,推动我市企业进入“中国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数量不少于10家。积极引导我市企业通过发行可转债,在股权交易市场融资,获得发展资金,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到2022年,将“海洋经济板块”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品牌,设立“科创板”汕尾孵化基地,累计完成挂牌展示企业200家,协助符合条件的挂牌股改企业转板上市。(市金融局、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配合)

  7.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本地企业改制上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按照“优选培育一批、改制规范一批、挂牌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良性发展。建立并充实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和重点培育,争取三年内全市优选培育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00家。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培训力度,至2020年底,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举办企业挂牌上市培训及路演活动不少于4场。同时,对接“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引导企业改制、并购、发债以及股权转让等方式有效直接融资,推动我市非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占比有量的提升。到2022年底,行业龙头优质企业实现国内主板上市目标,直接融资有质的提升,直接融资占全社会新增融资规模15%以上。由市属国有企业或其下属的产业基金并购一家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并将企业总部迁往汕尾,实现市属国有企业控股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市金融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投控公司配合﹞

  三、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8.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完善农村移动支付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针对县域小微企业、涉农贷款需求,县级政府主动为银行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创造条件,强化小微企业常态化辅导培训工作,打通银企信息不对称壁垒。市场监督、农业农村部门努力挖潜市场主体和农村领域有效金融需求,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指引,落实“两增两控”。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在我市“中小融”平台设立普惠金融专区,开展“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全市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获得率,为广大农民、低收入人群、贫困家庭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平等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到2022年,普惠金融得到大力推广,各项机制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金融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汕尾银保监分局配合﹞

  9.创建农村金融改革示范区。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为信贷抵押范围的农村金融改革,建立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抵押担保、流转交易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创建农村金融改革示范区。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引导银行机构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盘活农村资产,推动建立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适时推进船舶所有权证、海域使用证等纳入银行贷款抵押范围,创新抵押方式,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加快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的发展,探索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解决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通过在海丰县、陆河县两个县(以下简称试点县)先行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建设我市农村金融改革示范区,成立农村物权流转平台、农村物权评估公司、农地经营权收储中心和农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物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对农村物权抵押贷款利息、担保费和抵押登记等费用进行补贴,推动全市涉农贷款持续增长,2020年、2021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上年增速、累计发放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10%。2022年,各县(市、区)全面铺开农村金融工作,农村金融需求得到有效释放,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市金融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局、各银行机构配合﹞

  10.引进金融机构进驻汕尾设立分支机构。2020年,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省农业担保公司、广东中和农业小贷公司等到汕尾设立分支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满足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探索设立市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推动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健全完善覆盖农业农村的信贷担保体系。银行机构监管部门积极跟进广发行新设分支机构规划申报情况,配合做好广发银行汕尾分支机构的筹建、开业准入工作。地方金融工作部门跟进省农担、中和小贷的进驻设立机构事宜。到2022年底,全市新增金融机构主体达到10家以上,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类投融资机构,类金融创新机构,投融资模式呈现结构优化、多元竞争局面。(市金融局牵头,汕尾银保监分局、市国资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配合)

  11.设立汕尾市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2020年,通过市、县联动,出资设立市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资金目标规模为8000万元。全面加强与银行机构的合作,为转贷还款出现困难的本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临时性周转资金,降低中小微企业转贷成本,及时化解企业贷款逾期风险,提升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专项资金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资金管理,规范管理和运作,确保资金保值升值,最大化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到202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实现为周转困难的企业累计不少于100家/年,累计为不少于15亿元贷款提供转贷服务。(市金融局、粤财普惠汕尾担保牵头,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投控公司、各银行机构配合)

  12.建立行业龙头为核心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能源电子重点企业、专业镇规模以上企业等进行梳理,逐步建立起以行业龙头为核心企业的产业链条。2020年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条,通过政府引导,加强“政银担”合作,创新融资模式,利用信用担保基金、融资担保公司等专业机构及平台,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到2022年,产业链金融模式运用畅通,产业化发展更加聚集,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配合﹞

  13.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学习国务院确定的绿色金融试验区先行经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我市绿色金融体系。2020年底前,通过市、县联动,制定出台金融、财政、环保等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信贷支持。指定辖内1—2家金融机构为绿色金融推广专门信贷机构,按照企业基本条件评价、生产与管理评价、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四个维度,明确绿色企业的认定规范。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积极扶持环境改善、应对环境整治、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市、县财政给予绿色金融贷款企业一定额度的贴息支持。进一步突破传统融资模式,解决生态农业、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等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绿色金融逐步推广,纳入企业增多。2020年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到40亿元;到2022年底,全市对绿色贷款余额(含授信额度)达到80亿元。﹝市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汕尾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14.以科技金融引领全市科技创新驱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资源配置效能,积极引入产业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融资机构,创新融资模式,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2020年底前,对全市科技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建立我市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名单,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升融资额度,降低融资成本。对有创新基础、有成长前景及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进行点对点帮扶支持,积极推进科技发明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促进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努力打造我市能源、电子等产业集群。到2022年底,有融资需求的科技企业基本得到银行机构授信,知识产权融资大幅提高,融资成本低于其他类型贷款。(市科技局、市金融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汕尾银保监分局配合)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设良好地方金融生态

  15.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研判。强化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驻汕机构在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中的指导作用,发挥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功能,落实金融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制度。每月及时分析金融经济数据,研判地方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数据的融合应用,突出对企业加权融资成本、小微企业及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居民部门贷款集中度、关注类贷款转化度和企业“两链”风险的分析,提出意见建议,将研判情况报告市委市政府。(市金融局牵头,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汕尾银保监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

  16.完善法人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各环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董、监、高职务变动向地方政府报备机制,落实股权托管制度要求。增加市、县属国有企业持股比例,强化对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穿透管理,严厉清查和处理隐形股东、代持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依法整治非法获取银行股权、股权代持、隐形股东以及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套取、占用银行资金。依法清退个别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符合资质条件股东,提高股权结构稳定性。﹝汕尾银保监分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市国资委、市金融局、市投控公司、汕尾市农商行系统党委配合﹞

  17.防范化解涉众型金融风险。以涉众金融领域不稳定问题专项治理为依托,积极开展“涉非涉稳”专项整治活动,及时处置苗头性风险问题,防止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行为的滋生蔓延。加大非法集资陈案处置力度,确保我市非法集资陈案存量案件数累计下降不低于50%,结案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保持本地无网络借贷机构,防范互联网金融输入性风险,确保不发生进京到省上访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加大宣传引导,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市金融局牵头,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汕尾银保监分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委网信办、市信访局配合)

  18.高度关注居民负债杠杆率。要针对全市劳动就业、平均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当前汕尾GDP总量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促使辖内银行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利用有效的金融工具,合理引导新增贷款流向,有效控制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趋势。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严厉打击“首付贷”等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借贷资金以各种隐蔽形式流向房地产市场。通过有效手段,将全市居民部门负债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市金融局、汕尾银保监分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配合)

  五、发挥保险业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

  19.推行“防返贫”综合保险。2020年,建立防返贫工作与保险保障相结合的扶贫新模式,落实我市“防返贫”商业保险机制,推行“防返贫”综合保险。减轻贫困人口因患病、意外伤害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防止脱贫户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疾病住院以及重大疾病医疗等导致返贫的现象。(市扶贫办、汕尾银保监分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局配合)

  20.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对水稻、生猪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中央财政补贴型保险品种,落实县级统保,实现参保全覆盖。推进农村产业园、特色农产品、水产养殖的保险开发力度,提高保额标准,实现参保品种多样化,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适时铺开列入国家政策性保险的森林保险项目。2022年,通过“扩面、增品、提标”,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生产领域抵御风险的能力。(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牵头,汕尾银保监分局、市林业局配合)

  21.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定出台汕尾安全生产责任险承保方案,推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规定投保,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参保全覆盖目标。2020年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企业数比上一年度增长至少1倍以上。承保机构积极开展承保后的安全生产评估和事故隐患排查,支持投保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开展安全评价、检测和事故预防等工作,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市应急管理局、汕尾银保监分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

  22.加大卫生事业保险保障。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实施,支持本地保险机构参与医疗责任保险服务,提高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和保险服务水平,2020年底前,实现全市公立医院参保率达80%以上,2022年达到全覆盖。推动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统保工作,减轻大病医疗负担,2022年参保率达100%。鼓励医保参保人员通过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牵头,市社保局、汕尾银保监分局配合)

  六、完善金融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23.建立银行业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机制。2020年出台“汕尾市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办法”,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每季度对银行机构进行考量,重点考量银行机构对重点项目、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农领域等信贷支持力度。将考评结果作为分存政府财政性资金的重要依据,有效统筹和利用财政性资金、社保基金、医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资金,市直单位新开设账户和资金存放等措施进行政策倾斜,引导金融资源更多用于支持民生改善及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有效考量,大力提升银行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到2022年底,辖内银行机构存贷比明显提升,呈现市场良性竞争局面。(市金融局牵头,市财政局、市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配合)

  24.进一步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要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引导金融机构依托营业网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等阵地,利用多种渠道方式持续向社会公众宣传金融知识;加强与市法院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汕尾银保监分局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畅通自身投诉渠道,依法合规、公正妥善处理消费投诉,加大对越级投诉的内部考核力度,发挥纠纷处理第一道防线责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投诉问题溯源整改,提升服务水平。市金融局要发挥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加强与证券业监管部门协调配合,督促证券公司、营业网点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7+4”机构合规经营,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市金融局牵头,汕尾银保监分局配合)

  25.强化地方金融工作部门职能。进一步完善市金融局机构设置,合理配置内设机构,充实金融专业人才,发挥地方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落实县级金融工作部门职能,明确事权,配齐配强专职人员,防止“上热下冷”现象,完善市、县金融工作整体格局,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形成市、县金融工作的有效延伸。﹝市委编办牵头,市金融局、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26.扎实推进全市信用环境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政府各部门有关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资源,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信用培育,定期将企业信息库中守法诚信、发展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企业推荐给金融机构对接辅导。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动普惠金融与信用村、信用镇评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建立健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惩戒机制。助推诚信汕尾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局、市法院、市公安局、人民银行汕尾中心支行、汕尾银保监分局配合)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