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建设,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奋力开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5月2日,全省保护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工作现场会在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委印发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加强我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上,广州、韶关、河源等5个地级以上市进行了红色文化建设的工作经验交流。
广州▶▷
打造“新时代红色讲习所”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说,广州市依托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劳一大”“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通过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宣讲教育,将红色革命遗址打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阵地。通过邀请专家现场讲学,安排精品课程菜单选学,以及开展文艺展演活动,将精品课程、文艺展演贯穿现场宣讲,打造学习宣讲新模式。实现将线下教育、线上展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习宣讲新常态。接下来,广州将继续完善好和发挥“新时代红色讲习所”的社会教育功能,把红色讲习所打造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平台,建设成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百姓课堂。
韶关▶▷
发展红色旅游
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柳琛子说,韶关作为革命老区和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红”“绿”相间的旅游资源为助推韶关经济转型发展迎来了新时代的新机遇。今年,韶关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结合本地红色文化发展现状,制定实施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工作方案、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方案,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从挖掘梳理、修缮保护、线路规划、产品打造、资金投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做好顶层谋划,明确任务清单,压实具体责任。围绕“北伐之旅”“会师之旅”“长征之旅”“抗战之旅”等4条主题游线,谋划31个重要红色景区景点、3个红色小镇、6个红色村的建设项目。目前,12个重要景点、2个红色小镇和所有红色村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项目立项,正在建设过程中。
河源▶▷
讲好红色故事
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说,河源高度重视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注重利用和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创作一批红色网络精品。去年纪念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90周年微视频,总点击量突破170万,在全国广受好评。目前正在策划制作讲述系列红色遗址故事的《峥嵘岁月 红色基因》系列微视频,红色精品广播剧《赤炮风雷》,正在创作河源红色故事系列漫画。同时组织开展“红色宣讲轻骑兵活动”,由党员、烈士后代、先进模范、人民教师、企业家、扶贫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文艺工作者、志愿者、红色文化工作者等十路百姓宣讲轻骑兵,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新风尚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讲好红色故事,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
惠州▶▷
打造红色小镇
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菊莲谈到,惠东县东北部的高潭镇,是全国最早建立区级苏维埃政权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东江红都”,境内保留了丰富的红色遗迹遗址。近年来,惠州注重把保护利用红色革命遗址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高潭革命旧址保护开发利用,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民生投入,全力打造红色文旅小镇。2016年8月启动“建设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以来,已投入8亿元,加强文物修缮,提升陈列布展,重点建设完善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新建甘溪五个党员纪念园,改造“马列街”等一批红色项目,走出了一条“红色为基,红绿相融”高质量发展之路。2017年,高潭镇共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2亿元;今年一季度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仅春节期间就超过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2017年,高潭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为6亿元,同比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19389元,同比增长25.4%。
汕尾▶▷
擦亮红色品牌
汕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晓佳谈到,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全国13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近年来,汕尾以“四大抓手”为着力点,擦亮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一是以红色文化名片为抓手,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联合省社科联等举办了“广东省社科专家话城市文化名片”活动,评选出彭湃、红宫红场等12张具有汕尾特色的文化名片。二是以红色文艺创作为抓手,提升红色文化感染力。积极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进行红色文艺创作,打造一批如《奔向海陆丰》《渔民心向共产党》《彭湃》等红色题材的歌曲、戏剧、影视等艺术作品,进行巡回演出。三是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提升红色文化向心力。依托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9个国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接待参观干部群众近200多万人次。四是以红色主题活动为抓手,提升红色文化凝聚力。策划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铸新时代革命老区新辉煌”系列活动,在海丰县红宫红场联合举办“不忘为民初心 决胜全面小康 大爱有声·唱响海陆丰——2018大爱有声大型公益主题传播活动”等。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