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08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 2020-04-10 16:30
  • 来源: 汕尾市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汕府函〔2020〕121号

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吴少杰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老区振兴促进海陆丰融湾强带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海陆丰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与粤东的结合部,是连接珠江三角洲的桥头堡。地理位置独特,红色底蕴深厚,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关于落实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履职尽责,统筹谋划,强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革命老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把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内容,建立了市统筹、县主体、镇实施、村建设的分级负责机制,形成了四级书记一起抓、职能部门共同管、社会力量和对口帮扶单位用力扶、广大村民主动干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有力,起步稳健、推进顺畅。

  (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加强

  通过贫困村党组织示范建设和新农村示范建设“两个示范”同步推进,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经受历练和检验,党性意识逐步回归,干事创业精气神明显提振,基层党建引领老区振兴作用不断增强,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三)农村总体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通过完成贫困村村容村貌提升五项工程和全域村人居环境三大基础整治任务,广大农村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带动乡村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截至目前,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13个行政村和137个省定贫困村已经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建成示范村;全市543个非贫困村基本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有序推进,全市建立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55个镇(街道)垃圾转运站和9042个村垃圾收集点,实现自然村全覆盖。我市打造出新山、坡平、螺洞、欧田、晨洲、下埔、东尾等一批红色村、生态村、文化村、特色产业村的本地样板,村民回流迹象明显,一些“空心村”成为“人气村”。

  (四)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我市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打造了海丰城东10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联安15万亩水稻种植基地,陆丰博美、碣石5万亩萝卜种植基地,陆河水唇、东坑12万亩“青梅+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基地,城区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等一批规模化产业基地,乡村振兴基础得到有力夯实。

  (五)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9年年底贫困人口要100%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村要100%达到出列标准的目标任务,落实“三保障”政策,大力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工作,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加大工作力度,成效显著。

  (六)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水利设施灌溉功能,为农业发展提供前提保障。一是大力推进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现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38万亩,4宗中型灌区完成节水改造(受益面积22.55万亩)。初步规划到2025年完成全市4宗重点中型灌区(陆丰市龙潭灌区、陆丰市螺河灌区、海丰县梅陇灌区、海丰县青年灌区)、12宗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继续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二是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自2018年以来,我市按省部署,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到2022年完成904.9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总投资约23.8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治理河长535.17公里,完成投资9.11亿元。三是推进小型水库标准化创建工作,保障全市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截至目前,上级下达我市中央水利发展资金924万元,全部用于53座小型水库维护管养,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四是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到2019年底,我市省定142个贫困村中611个(陆丰市248个,海丰县189个,城区19个,陆河县142个,红海湾开发区9个,华侨管理区4个)20户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供水网络实现进村入户,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市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七)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得到改善

  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危桥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整治工程,强化毛细血管末端功能,着力打通老区振兴脉络。一是积极加大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完成旅游路等项目建设 80 公里,在建里程 20 公里,带动了当地田园风光、特色乡村游等旅游资源开发,增加农村旅游产业收入。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脱贫攻坚,布局建设省定 142 个贫困村(含深汕合作区)的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化及窄路面拓宽、候车亭等项目。至2018年底,已全面实现全市贫困村通 200 人以上自然村的村道硬化。三是加大力度开展建制村的道路升级改造、路面整治等工作。截至2019年5月,全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6 个县区 54 个乡镇(街道)723个建制村和150个社区居委均已100

通硬化路、通客车。四是着力开展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改造及安全隐患整治工作。2019 年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畅返不畅”整治任务,收尾完成“十三五”期间入库农村公路安防隐患里程,有力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五是强化示范引领。把陆河县作为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先行示范县区进行打造,重点支持和引导陆河县开展农村公路建设。2019 年 9 月,陆河县获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同年11月,在全国“四好农村路”工作会议上,被授予由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


  (八)中央和省扶持革命老区的政策和资金落实落地

  一是争取海陆丰革命老区水利建设项目纳入省、市的相关规划。针对我市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统筹谋划革命老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村村通自来水、高效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工程等一大批关乎长远发展、关系民生改善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汕尾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汕尾市农村水利治理规划》等省、市的相关规划,为进一步加大海陆丰革命老区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快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落实我市革命老区水利扶持政策。加强与省水利厅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我市革命老区水利建设项目参照中央苏区县享受国家西部地区补助标准。尤其是省在制定省级补助政策时,建议省充分考虑我市地方财力实际,争取落实革命老区扶持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如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由原来每公里补助140万元提高至155万元,即每公里增加15万元。我市纳入全省中小河流治理规划904.9公里,在原有上级补助资金每公里补助140万元即12.6亿元的基础上可再增加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补助资金约1.35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市、县级地方配套资金压力。三是争取上级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海陆丰革命老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争取上级提高我市水利资金支持力度,省水利厅一直按照“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待”的原则,加大对海陆丰革命老区的资金投入,推动我市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总计30.1亿元(中央10.6亿元省19.5亿元),重点支持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海堤达标加固、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水土保持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近些年是我市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进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几年。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历史及区位等综合因素,老区与全省和全国的发展相比,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等问题未能根本性扭转,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一)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水平仍然很低基础设施总体上比较落后,远不能适应各地社会发展需求。近几年来,我市加大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建设,逐步解决了村民日常出行难题,但是从整体情况看,我市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完成进度仍较缓慢,剩余任务量仍较多。一是全市137个省定贫困村自然村村内道路(巷道)硬化仍有部分存量,完成率87.69%。其中,深圳帮扶汕尾105个贫困村自然村村内道路(巷道)硬化完成率88.18%。二是全域村村道硬化建设整体进度缓慢。截至目前,全市543个全域村自然村村内(巷道)道路硬地化已完成3270.294公里,未完成3531.125公里,完成率仅为48.08%,低于全省53.3%的平均值,与省对标“浙江、江苏等地,与贵州‘组组通’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山东农村道路将基本实现户户通硬化路路面”相比差距更是巨大。

  (二)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巨大。虽然我市加快省定贫困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但是全域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问题依然突出。截至目前,全市543个非贫困村已完成自然村集中供水272685户,未完成47185户,完成率85.25%;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刚刚启动,陆河县、红海湾开发区已开展试点工作;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已完成743887.65米,未完成4585207.95米,完成率13.96%;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完成251个、未完成1703个,完成率14.74%。特别是污水处理方面,远低于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35%的平均值,更低于对标江苏的70%和浙江的80%。“最后一公里”问题尤为突出,一些集中供水、道路硬化、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只到行政村口,并未真正实现进自然村入农户,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欠账较多。部分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比较突出,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农村饮用水水质下降。

  (三)老区人才队伍建设严重不足。一方面多数村“两委”干部学历偏低,党员干部老龄化比较严重,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不高、视野不广,带领群众脱贫奔康致富、推动工作的能力不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农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农业科技人员引不进留不住,农村人才农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支撑汕尾现代农业发展。再者,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基本都不回村,后生力量也都往城镇转移,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农村缺乏生机和活力,一些农民工匠的技术都难找到接班人来继承。

  (四)产业发展层次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老区受区位等因素影响,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户较少,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和龙头企业,工业化进程缓慢,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农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不明显。多数基层干部和贫困户对发展农业产业认识不高,农业产业碎片化现象突出,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产销对接机制不完善。

  三、下来工作措施

  (一)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对接沟通,争取更多落实革命老区扶持政策和资金一是要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加快海陆丰革命老区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与省对接沟通,争取落实革命老区具体扶持政策,努力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水利支撑。二是要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18〕36号)和《中共汕尾市委办公室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 的通知》(汕尾委办字〔2019〕62号)文件精神,加快改造农村公路,提高县道、乡道技术等级,加快镇通建制村公路升级改造,推进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推动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安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要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落实县(市、区)政府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加快建立以县(市、区)公共财政为主,省市支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各级财政加大对“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投入力度。

  (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老区新农村建设。要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深入开展,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确保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要努力创建示范村(镇)。加快先行示范村、示范镇建设和垃圾分类等工作,以示范村、精品村建设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三是要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着力加大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力度,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把培育特色小镇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齐推进,形成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新载体,通过样板示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老区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老区红色资源和农业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要集中连片发展老区特色水果、蔬菜、茶叶等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进特色农业优化升级。大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发展体系,培育发展西坑绿茶、莲花山茶、虎噉金针、赤坑荔枝、博美萝卜、海丰油占米、陂洋菠萝、东坑青梅、奎池油柑、公平牛肉、晨洲生蚝等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业特色村镇;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统揽,以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和红色文化为依托,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为节点,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通过建设和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景观示范带,以此带动老区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要壮大主导产业。围绕绿色、高效发展导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优种植业结构,加快培育发展蔬菜、茶叶、水果等园艺作物,进一步壮大种植业主导产业优势;二是要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主体集中精力建设海丰县蔬菜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开展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提升改造,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设施、冷库等产品储藏和流通设施;四是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富民兴村产业。组织各镇(场)积极申报镇级特色农业产业,抓好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结合当地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带和优势带,着力打造好海丰油占米、海丰虎噉金针菜、陆河青梅等一批特色地标产品品牌;五是要加快打造特色村。加快附城新山、联安坡平、黄羌富足园等红色村的打造提升,开发“农业观光”民俗农庄和“休闲运动”等乡村旅游产业,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新动力。

  (四)强化科技支撑,夯实老区加快发展的人才基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强化人才支撑,重点引进种植、养殖、农经等方面人才,助力解决我市老区农业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要积极开展技术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打好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要想方设法引进高端人才。作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老区振兴发展面临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突出把柔性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大力培育“新农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育“新农人”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开辟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三是要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依托全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人才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科技孵化、综合服务等功能,鼓励和支持农业人才承包租赁试验田、创办企业和服务机构,开展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兴办各类经济实体,边学边干,在创新实践中成才。要发挥乡贤能人作用。一个乡贤就是一片影响,一个能人就能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一个优秀的农村带头人就能决定一个村庄的未来。要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做足乡贤能人带动性文章。

  (五)打牢基层战斗堡垒扎实推进老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党建引领”文章,打牢基层坚强战斗堡垒。要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选好带头人,切实全面推行乡村工作网格化管理,加强和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要培育基层“接班人”。要深入实行农村“人才回乡计划”,深化“村官学历提升行动”,拓宽选优配强渠道,创新方式选贤任能;继续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六)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老区加快“融湾强带”步伐。利用好深汕特别合作区“特区搬到家门口”的区位优势,加强农业领域全方位的对接合作,突出抓好产业对接。充分发挥汕尾农业资源优势,紧密对接深圳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品牌农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粮食、水果、蔬菜、畜禽、水产供应基地,努力打造成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依托我市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与深圳在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机制、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为深圳提供优质农产品原材料。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粤字号、汕字号地方拳头产品和市场口碑品牌,提高我市农业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索与深圳的深度合作,力争新增省、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10 家以上。以我市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和红色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建设深圳乃至大湾区的“后花园”和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为节点,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力争今年全市创建9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专此函达。

  汕尾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许冬娜,0660--3230555)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