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市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8.49亿元,增长7.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7位。
一、全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三次产业看,农业生产稳定,工业发展稳中向好,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2016年,全市克服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20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5.46亿元,增长3.8%。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市油料作物产量3.04万吨,增长3.8%;蔬菜产量124.59万吨,增长5.8%;水果产量31.15万吨,增长4.0%;水产品产量65.05万吨,增长2.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9.46万吨,增长3.2%;家禽出栏量2517.95万只,增长0.7%。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2016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7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9.60亿元,增长3.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则分别增长14.8%、6.6%、9.7%和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止跌回升,增长2.3%。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快于轻工业,分别增长12.1%和1.9%。从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7%、9.9%和8.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下降6.3%。从现代产业发展看,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0.17亿元,增长20.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59.15亿元,增长13.1%,两项指标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9.4%和21.7%,比2015年分别提高3.3个和1.5个百分点。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0.05亿元,增长9.4%,增幅比GDP高2.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3.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2.3%,服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从行业的基础指标数据看,邮政电信、房地产业、金融和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含快递)增长78.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68.1%,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2.9%,中外资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8.0%,贷款余额增长15.2%,全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57.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6.6个百分点。
(二)从三大需求看,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外贸进出口好转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11亿元,同比增长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8.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4%。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增长9.0%;农村零售额增长8.5%。物价指数控制在合理区间。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9%,控制在3%的年度计划目标。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一平一降”的特点,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医疗保健类同比分别上涨6.8%、0.6%、0.2%、1.2%、0.8%和4.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持平;衣着类下降0.5%。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42亿元,同比增长11.5%。从投资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滑,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平稳。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3.69亿元,下降20.9%;第二产业投资205.02亿元,增长37.8%;第三产业投资423.72亿元,增长4.2%。从拉动投资增长的动力看,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投资203.43亿元,增长40.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6.74亿元,增长117.4%。
外贸进出口有所好转。201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13.2亿元,同比增长7.4%,初步扭转了2014年以来持续下滑的趋势。其中出口92亿元,下降6.1%;进口121.2亿元,增长20.4%。
(三)从经济运行质量看,企业总体效益良好, 地方财政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企业总体效益良好。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1家,其中亏损企业26家,占10.8%,比重比上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减少,下降了4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2.24亿元,增长6.3%。
地方财政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78亿元,可比增长13.8%。其中,税收收入19.88亿元,增长1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6.65亿元,下降3.0%。从国地税税收收入情况看,国地税税收收入合计67.45亿元,增长15.8%,其中国税税收收入42.47亿元,增长33.8%;地税税收收入24.98亿元,下降5.8%。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初步统计,全年汕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5元,增长8.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27元,增长8.3%;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2元,增长10.2%。
(四)从经济先行指标看,经济增长潜在积极因素增多
交通运输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公路货运量增长7.4%,公路客运量增长6.5%,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3个和0.9个百分点。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0.8%,公路旅客周转量增长9.1%,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0.7%。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44.28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14.26亿元,增长31.2%;住户存款431.35亿元,增长10.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2.70亿元,增长15.2%。新增贷款增势良好,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349.87亿元,比年初增加49.87亿元。
工业用电增长加快。2016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50.37亿千瓦时,增长7.1%,增速在全省排第六位。其中工业用电量21.29亿千瓦时,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三位。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汕尾总体经济保持稳定并向好发展,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仍较薄弱。2016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自身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总量仅占全省的1.0%,居全省倒数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追赶全国平均水平压力很大;市场经济主体薄弱,“四上”企业培育加快,但数量仍然全省垫底,仅相当于全省的0.5%左右。
(二)工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不牢。2016年,全市工业发展呈“V”型在中低位运行,其中一季度增长4.6%,上半年增长2.9%,前三季度增长4.3%,全年增长6.8%。工业发展基础很不稳定,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从支撑经济增长动力看,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6.7%,比上年下降8.4个百分点。工业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新增工业企业较少,尤其是起支撑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多,内生动力不足,工业加快发展的基础还很不牢固。
(三)经济增长内外动力不足。受国内外等因素影响,我市国内需求有所减弱,未能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外贸出口压力较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8.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延续前一年的下滑趋势,下降6.1%。
(四)财政收入质量不高。2016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仅3.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全省最小,仅占全省的0.3%。非税比为35.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小,质量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偏弱。
(五)招商引资形势依然严峻。2016年,全市仅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9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43万美元,比上年大幅下降55.4%,招商引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三、对2017年经济形势的预判与建议
2017年是汕尾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从经济发展的环境看,2017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国际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会给汕尾经济稳中求进带来挑战,但汕尾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增长还不稳定,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态势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善,但可能会有所回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分别增长3.4%和2.8%,比2016年预计增速分别高0.3个和0.4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1.8%-3.1%,比2016年预测增速高0.1-1.4个百分点。
从国内看,国内和全省的经济环境不会出现大的变动,预计经济发展保持平稳,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一方面,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地区和行业间的发展走势分化加剧,防范风险挑战的压力加大。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动能提升和新动能的培育制约因素较多,实体经济生产经营仍较困难,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隐患潜在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逐步显现,供需间的矛盾逐步化解,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
从我市情况看,近年来,我市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产业转型不断加快。省委、省政府着眼区域协同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确定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深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实施东进战略,主导推动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建设,为我市产业、交通、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此外,中心城区发展的明确定位、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和马宫特大中心渔港建设、红草高新技术园区的加快推进等等,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市中心城区路网,加快中心城区产业集聚,使之成为辐射带动区域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综合以上分析,2017年我市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加快振兴发展的动力不断聚集,但也要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不容低估。为做好2017年的经济工作,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继续保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中高速增长。增强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的协调性,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大力引进国有企业、跨国集团、民营骨干企业到汕尾落户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落实鼓励支持政策,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家政、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热点。大力推动外贸回稳向好,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加强品牌、营销网络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巩固出口国际市场份额。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
(三)继续抓好工业发展。工业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的走势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快新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促其及早建成投产,为汕尾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继续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关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落实相关税费减免和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辅助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规上工业,抓好符合规上条件新建企业入库申报工作,加大个转企及规下企业排查力度。
(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抢抓新一轮产业共建重大机遇,充分利用省普惠性和叠加性政策奖补措施,推动深圳扶持合作区产业政策覆盖全市共建园区。要加快推进“1+4”工业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园区分类指导,通过升级改造、整合扩园、调整规划等方式,分步推进,切实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我市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工业化水平提供良好的载体。
(五)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保证。2016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不理想、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低,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分析原因,汲取工作经验,着力解决好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土地需求等问题,要围绕2017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省、市重点项目,加大监控和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全部重点项目按期推进。重点推进陆丰核电、甲湖湾电厂、陆河和红草比亚迪项目、信利TFT5代线、海王制药、香雪制药、百草堂中药饮片、路华电子等项目建设。
撰稿人:彭国行、刘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