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关怀版
Baidu
map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分享到:
2016年汕尾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17-02-13 16:03
  • 来源: 汕尾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工业生产实现稳中有进,逆势上扬的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2.72亿元,同比增长6.8%,比一、二、三季度分别提高2.2个、3.9个、2.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比上年提前5名,位居第1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2.9%,贡献率为31.4  %,比上年略高0.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一)四大主导产业呈现三增一降

从产业看,2016年,我市电子信息、电力、服装和文工艺(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共完成增加值198.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8%,贡献率达50.0%。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12.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出5.9个百分点;服装产业同比增长8.9%,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电力产业同比增长2.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低4.0个百分点;而文工艺产业呈下降态势,同比下降6.3%。(详见表1)

  表1      2016年汕尾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二)重工业发展领先于轻工业

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幅明显高于轻工业。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为134.43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而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8.30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轻工业高10.2个百分点,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5.3个百分点。      

(三)股份制企业稳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止跌回升

从企业注册类型看,股份制企业稳占主导地位。2016年,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4.53亿元,同比增长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3.0%;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85亿元,同比增长6.6%;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87亿元,同比增长5.9%;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97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3.3个百分点,止跌回升。

(四)民营工业保持平稳增长,贡献明显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累计完成增加值122.11亿元,同比增长6.9%,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5.5%。

(五)现代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9.15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6.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1.7%,比上年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0.17亿元,同比增长20.7%,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13.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4%,比上年高4.4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15.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8%,比上年高5.0个百分点。

二、 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转方式调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新形势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工业经济效益不佳、出口持续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工业经济效益不佳,成本负担重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9.44亿元,同比下降0.5%,增幅比上年回落22.4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全年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5.8个、10.2个和4.1个百分点,下滑趋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1099.82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所耗用的成本91.48元,同比增加0.18元。

(二)外需疲软,出口形势持续严峻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外需疲软,工业产品出口持续负增长,出口形势严峻。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出口交货值311.75亿元,同比下降4.6%,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5.7%,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详见下图)

2.jpg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

2016年,全市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除了城区、红海湾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外,其他地区增速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陆河由于受到新上企业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增速遥遥领先,全年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26.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19.5个百分点;而红海湾由于受到发电厂发电量的大幅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增速呈下降态势,全年累计增加值同比下降22.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9.2个百分点,发展最快与最慢的两个地区增速相差148.7个百分点。(详见表2)


表2         2016年汕尾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情况表

    (四)工业园区发展缓慢

    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工业园业的规划建设,规划了深汕(汕尾)工业转移园、新区产业集聚地、陆河集聚地、海丰工业转移园和陆丰工业转移园等园区,但新投产企业不多,截止2016年12月,园区中新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3家,新增产能不足,发展缓慢。

    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强培育工业企业力度,培育新增长点。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的引进和储备力度,建立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制,积极促进新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入库,组织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入库;各地要继续加强小微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大力培育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切实落实省市出台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切实落实市县党政领导扶持责任制,要继续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帮扶规模以下成长型企业做大规模,同时引导符合规模条件的个体户转制为法人企业,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推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加速发展。

(二)提高产品竞争力,扭转出口负增长局面。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结合目前的产业结构,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规划及相关政策,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及技术含量,选择重点出口商品和出口优势企业予以扶持,加强出口企业及产品的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以扩大出口,扭转出口持续负增长的局面。

(三)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保持区域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全市稳增长至关重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建设,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经济。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利用工业园区,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撰稿人:戴银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