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河县东坑镇共光村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聚焦绿美生态建设,围绕“梅”字,深作“梅文章”,发展“梅旅游”,探索“梅++”等工作,以梅为“媒”赋能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翻开了绿美生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共光万亩梅园。(资料图片)
深作“梅文章”
共光村位于东坑镇东部,是中国青梅之乡陆河县的青梅核心主产区、广东最大青梅连片种植基地之一,不仅有悠久的青梅种植历史,全村家家户户种植青梅,共连片种植1万余亩10万余株;还有着交通优势,该村离潮莞高速陆河东出口约11公里,交通便利。
共光村大力深作“梅文章”,打造世外梅园景区品牌。
身处共光万亩梅园,远处苍翠欲滴的群山环抱,小公园设置着崭新的体育器材、绿茵草地上花团锦簇……在附近,沿着梅溪栈道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听清澈的溪水潺潺而流奏出美妙音乐、望山上深藏着的美丽民宿,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每个到这里来的人都能在绿水青山间感受生态福利。这是该村为共光万亩梅园打造的好景致。
该村立足得天独厚的“梅”资源,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对共光梅园景区进行全方位科学规划,以“土地流转+点状供地”,流转土地100多亩、点状供地20多亩,按国家 4A 景区标准对景区进行精细营造,完成了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岭南香雪”景亭、沿河驳岸、沿溪栈道、商铺、民宿、民居外立面整治、路灯亮化工程、垃圾分类亭安装设置、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设施、污水管网铺设、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完善了景区停车设施、交通路网建设,完成民居外立面整治近20000平方米和“穿衣戴帽”工程近5000平方米,并配上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3D墙绘。
如今的共光村,夏季梅林仿若苍翠绿海,溪流湖水环绕,青山黛岭耸立;冬季如漫天雪海,落梅暗香疏影,方圆十里遥天映白,美景如诗如画。
共光村干部在共光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向群众介绍红色历史。
发展“梅旅游”
共光村大力发展“梅旅游”,积极打造全域乡村生态旅游。
虽然未到梅花盛开的季节,但依然可见大片赤色的梅花树在山头矗立,每棵树枝干挺拔。“现在的梅树还未开花,正在孕育生命,到冬季,成片梅林花海盛开,那时来赏梅、摄影的游客纷至沓来!”该村村干部告诉记者。除了梅树,当地还种植了许多其他绿植,枝繁叶茂的绿美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观光,亲近大自然。
该村通过“以梅塑旅”,不断丰富村内的文化内涵,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前进动力。聚焦“文体搭台引线”思路,通过丰富多彩、持续不断的文体旅游活动,激活旅游市场活力,吸引八方游客,提升梅园旅游热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如该村在2017年梅花节期间举办了全市首届无人机摄影大赛,对外展示共光村的美景;2018年梅花节期间举办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坑地景巡游活动,通过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旅游亮点;2019年梅花节期间举办了20公里徒步活动、摄影大赛、“咏梅”诗词作品征集活动、百姓大舞台表演、古筝音乐会暨旗袍秀等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聚集人气,以此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观光;2022年举办“传承千年民俗,探寻梅花韵味”汉服梅花节,以梅花为载体大力宣传,展示地方特色“梅”文化,持续擦亮共光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该村还立足资源禀赋,不断擦亮乡村“梅”旅融合“新名片”。除了深入挖掘共光“梅花”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该村还准备加大力度举办梅花节、徒步节、摄影节、音乐节、诗词节等文旅活动,持续聚焦“梅+红+客+旅”发展理念,不断扩大共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同时,该村推动要素融合,打造旅游综合体“新业态”。大力打好招商牌、乡贤牌,发展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农产品购物超市等富民兴村产业,不断完善旅游要素融合,拉长共光旅游产业链,打造集“吃、住、游、玩、购”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业态”,让游客变“留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据悉,每年举办活动期间,来共光村观光的游客均超过30万人次,实现了文化体育搭台、乡村旅游唱戏、广大农民增收、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旅游成果的共赢。
共光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集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小公园。
探索“梅++”
以梅为“媒”,如何才能持续提高“梅花之旅”的附加值?共光村大力探索“梅++”,壮大新农村建设强劲引擎。
每年共光村梅花盛开时,总能看到这样的图景——位于共光万亩梅园的聚云寺在漫山遍野的梅花“笼罩”下,青瓦白墙的寺庙与周边的白色梅花结合相得益彰,显现独有的诗意,慕名而来一睹“芳容”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是该村充分利用名胜古迹推进文旅发展的有益实践。
该村立足村情民意,以梅赋能,不断凝聚“百千万工程”力量。该村利用好周边风景,积极规划、打造梅花廉政教育基地、共光红色文化体验馆,推进山寺合适度扩建,将该村打造成为集“梅、红、客、佛”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使游客过来共光村能看到更多好风景、带来好体验。同时,完善交通网络,以全镇打造榕江源美丽花果示范带、共光万亩梅园示范带、尖山寺红色旅游观光带为契机,积极打通共光—高树坪防火通道,形成环状交通路网,不断扩大共光生态旅游“辐射面”,使游客来往方便,促进旅游发展。此外,发展梅花产业,立足“一村一品”优势,打造共光青梅、共光油茶品牌,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共赢模式,不断推进农产品“产供销”全链条大力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兴旺,提高青梅等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共光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该村将继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共光村梅园景区打造全域生态旅游,挖掘青梅底蕴,建设画里乡村,努力绘就“有万亩飘雪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特色产品可溯,有振兴前景可期”的新时代共光画卷。
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通讯员 曾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