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英烈精神——探访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
  • 2025-04-04 19:21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临近清明节,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内访客逐渐增多。这座承载着中国首个苏维埃政权诞生记忆的红色地标,自2024年5月24日升级后重新开放以来,已接待访客逾7万人次,是汕尾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近日,汕尾日报记者走进纪念馆,对话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专家、馆长与讲解员,探寻传承红色基因的“汕尾答案”。

  深植红色沃土  淬炼首创精神

  作为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汕尾这片红色热土始终澎湃着“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穿越百年时空,走进纪念馆展厅,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革命先辈的奋勇之举在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画面中重现。

  海丰县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余俊冰告诉记者,珍贵的历史文献证明了海陆丰这片土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多个“第一”: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第一部农民运动著作、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第一次土地革命……“这些‘第一’彰显了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彭湃领导海陆丰人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大量尝试与实践的印证。”

  据史料记载,海陆丰地区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及群众超3万人,新中国成立后确知姓名的海丰籍烈士达3000余人。2024年升级后的纪念馆主展厅以六大历史时期为轴线,通过数十件文物、场景还原雕塑及多媒体展项,系统呈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当厚重的历史遇见现代科技,展陈方式的革新为这段红色记忆注入了时代活力。

  科技赋能展馆  活化历史记忆

  “过去展陈以图文为主,现在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观众可以通过屏幕‘触摸’历史。”纪念馆馆长王夏恒介绍,升级后的纪念馆引入互动投影、触控互动、体感互动等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例如,观众可以触摸屏幕“翻阅”历史文献的数字化版本,通过触控互动聆听彭湃创作的歌谣《农会歌》,或在馆方云平台通过线上祭扫的方式纪念海陆丰革命烈士。

  更具创新性的是沉浸式剧场的引入。纪念馆邀请海丰县白字戏团,编排以彭湃事迹为原型的剧目《彭湃烧田契》,将非遗文化与红色叙事相融合。“未来,我们还将计划邀请观众加入扮演剧情人物,让观众由‘看景’变成‘入景’,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观众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观众对红色文化的使命认同。”王夏恒说。

  培育新生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

  在让历史“活起来”的基础上,纪念馆更致力于让红色基因“传下去”。针对青少年群体,2024年,纪念馆推出“小小讲解员”培训项目。自举办首期公益性小小讲解员培训至今,馆内已有12名小学生通过培训上岗,用童声讲述革命故事。德荥学校小学生郭思瑶在采访中表示:“参加小小讲解员培训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把海丰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通过角色转换,青少年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传播,红色文化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从业近10年的讲解员叶文斌坚信红色教育的潜移默化之力。“面向学生群体时,我会用故事化的语言,突出烈士的英雄形象;而面对成年人,则侧重历史脉络的梳理。”他说,精准的受众分层能让红色文化如春雨润物,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实现有效传播。

  深耕红色资源  弘扬英烈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弘扬英烈精神?在余俊冰看来,发源于海陆丰大地的革命烈士精神里,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崇高理想,正是最应在当代传播的精神密码。

  如何避免红色教育流于形式?叶文斌从讲解员视角提出破题思路:“让历史有温度”。他从多年的讲解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尝试融入歌唱、提问等互动方式,力求提高讲解质效。“讲解员不是‘肉喇叭’,而是引导观众‘学思想、明初心’的桥梁。”

  作为红色教育主阵地,纪念馆在持续优化馆内展陈的同时,积极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创新推出红色主题流动展览。王夏恒介绍,他们已精心策划“奔向海陆丰——工农红军第四师历史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等专题展览,通过图文、实物巡回展示,构建出可移动的沉浸式红色教育场景,下一步还计划开展流动展览进社区、进企业,激发更多观众主动探索的兴趣,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记忆在群众中深度传承。

  近年来,汕尾依托517处革命遗址、2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起“红色研学+全域旅游”模式,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例如,海丰县新山村通过修缮革命旧址、打造红色纪念馆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汕尾联合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等15家单位成立了中国红色研学旅游城市联盟,积极促进新时代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走出展厅,纪念馆门厅前彭湃等一批革命先驱的雕像巍然矗立,目光如炬。这片曾燃起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星火的土地,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红色传承的新篇章。

  新闻背景链接:

  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2016年1月建成开馆。2020年春,为更系统全面呈现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经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文物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部门及专家论证同意,并报退役军人事务部核准通过,纪念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于2024年5月24日重新开馆。

  改造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 2239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255平方米,由序厅、主题展示厅、临展厅、多功能展厅、阅览休闲五大区域组成。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国画油画沙盘、场景还原、雕塑、AR互动多媒体声光电等多种展现方式,使有形遗产的保护和无形遗产的传承有机结合。

  汕尾日报记者 杨镕墁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