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备
让农业种植“易”起来
陆丰市博美镇曾有近万亩因品种不好而废弃荒芜的荔枝林。为盘活这片荔枝林,博美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想通过品种翻新和石斛嫁接荔枝树等技术,在蛟溪村试点打造“荔枝+石斛+红松茸+蜂蜜”四维立体种植示范基地。然而,种植环境复杂、地面崎岖不平、人工劳作效率低,嫁接种植对喷淋灌溉要求极高等问题摆在面前亟待解决。
突击队·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树千金”实践团获知这一情况后,直接带着自主研发的智能多维雾化洒水机器人与智能除草机器人到蛟溪村四维立体种植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实践。该实践团成员认真听取了解立体种植情况、特点以及日常管养要求,结合实地了解机器人实际运行情况后,发现现有机器人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山路行走时会打滑;机器人外观的玻纤维材料导热性过强,在烈日下工作时内部元器件温度过高易短路;喷淋机器人的水箱容量过低,未能达到送水喷淋的高效便捷效果;除草机器人除草切割范围小。
带着这些问题,该实践团回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启新一轮的讨论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反复推演、计算、实验,智能除草机器人和多维雾化喷淋机器人2.0版新鲜出炉。目前,“一树千金”实践团成员们在学校实训楼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有条不紊地装配2.0版机器人,预计在暑假前完成并送往蛟溪村四维立体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再次实践。据介绍,利用2.0版多维雾化喷淋机器人搭建“多维”立体种植模式智能喷淋管理系统,系统完善优化后,预计荔枝树多维生态种植基地年产值达200万元。同时,随着2.0版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功能提升及数量的增加,预计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80万元,最大程度降低种植户、工人的作业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名大学生,可以把专业知识运用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帮助盘活博美镇近万亩荔枝林,我很自豪。”该实践团负责人钟培楷开心地说。
回家乡
让农产品销量涨起来
33名来自陆河县农村家庭、热心志愿服务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00后”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组建“柑”之如饴实践团等多支突击队。在这些突击队成员中,他们还在“双百行动”驻陆河县服务队的组织下,有的回陆河县河田镇政府团委兼职副书记、有的回陆河企业实习。
今年初,团市委印发《2024年寒假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通知》,抢占寒假大学生返乡汕尾的良好时机,以团省委“百千万校地通”平台为载体促进供需对接,对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再部署,谋划好年度工作,积极为“百千万工程”聚才汇智助力。获知这一信息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陆河学子迅速集结15人组成“柑”之如饴实践团队,并凭借对陆河的熟悉,优先选择县镇出的“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考题。
为答好“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这份考卷,“柑”之如饴实践团成员分工合作,实地调研了解农产品情况、分析财经大数据精准制定营销策略、制作宣传视频等。3月27日,“柑”之如饴实践团前往河口镇田墩村电商直播基地开启雷锋月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团队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介绍着每一款农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直播间人气空前,点赞数量达2万人次。
“陆河企业的直播带货刚刚起步,面临着起步晚、新媒体人力物力缺乏等难题,而我们团队便希望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助力乡村振兴,让陆河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柑”之如饴实践团成员既这样说也这样做。
目前,“柑”之如饴实践团线上线下开展助农直播和推广活动26场;创作宣传视频3个,共计12.8万播放量,以不同角度展现陆河新风貌。
重实践
让大学生队伍“活”起来
实践出真知,青年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团市委通过以“县镇出题、高校揭榜、长期结对”方式,实现基层发展需求与驻地高校资源及学生实践需求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增强校地合作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双向奔赴”同发展。
突击队·深圳大学显“鹅”易见实践团到陆丰市深入调研狮头鹅养殖现状,向条件合适的养殖户提供智慧养殖体系部署方案,并为当地养殖户制订畜禽产品营销推广计划。
突击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喜上“梅”梢实践团与陆河县螺溪镇欧西村清绿种养企业结对,以破解陆河青梅销售难题。
突击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文促兴”——孔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在陆河县河田镇高砂村开展“挖掘孔子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高砂村打造“儒美高砂”孔子文化名村、乡村风貌提升、促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提供规划提升方案。
这样的突击队比比皆是。截至目前,突击队行动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动员全市县镇村结合自身高质量发展定位提出涵盖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特色制造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领域发展需求207个;以赋能基层发展为方向,拉动33所高校167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揭榜领题”方式匹配地方需求,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为目标,形成167个服务基层发展项目,力争以可知可感的小变化积极破解县镇村发展难题,全力以赴用青春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结出新硕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在一线“大舞台”,以自身专业学识书写优异的青春答卷。
汕尾日报记者 陈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