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主要在增加农民收入。在新的发展时期,汕尾如何破解农民增收的难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本文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料和统计调查数据,谈谈新时代加快我市农民收入增长途径。
一、汕尾市农村居民收入的现状
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反映,2016年汕尾农业普查登记户为36.3万户,登记人数为184.4万人。登记户数比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增加14.2万户,增长39.0%。全市农户按照国家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可知,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1.8元,比上年增长10.2%,比城镇居民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高1.6个百分点。全市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100.6%,是全省85.7%;比揭阳、河源分别多191.2和396.2元,比惠州、汕头、潮州分别少5160.7、1221.1和116.7元。
从收入类别分析,2016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为7566.9元,增长9.0%,占比60.8%;经营净收入2559.8元,增长13.9%,占比20.6%,;财产净收入为43.0元,增长2.9%,占比0.3%;转移净收入为2272.1元,增长10.3%,占比18.3%;各收入类别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6年汕尾农村居民收入分类别情况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本年 |
上年 |
增幅(%) |
可支配收入 |
元 |
12441.8 |
11290.2 |
10.2 |
一、工资性收入 |
元 |
7566.9 |
6941.5 |
9.0 |
二、经营净收入 |
元 |
2559.8 |
2247.3 |
13.9 |
三、财产净收入 |
元 |
43.0 |
41.8 |
2.9 |
四、转移净收入 |
元 |
2272.1 |
2059.6 |
10.3 |
从各县区分析,2016年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953.8元,增长7.8%;海丰为13410.5元,增长7.4%;陆丰为12381.2元,增长11.6%,陆河为9662.6元,增长6.0%。各县区农民收入详见表2。
表2 2016年汕尾农村居民收入分县区情况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本年 |
上年 |
增幅(%) |
全市 |
元 |
12441.8 |
11290.2 |
10.2 |
城区 |
元 |
12953.4 |
12020.7 |
7.8 |
海丰 |
元 |
13410.5 |
12490.6 |
7.4 |
陆丰 |
元 |
12381.2 |
11096.3 |
11.6 |
陆河 |
元 |
9662.6 |
9117.5 |
6.0 |
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16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而同期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1,全国为2.72:1。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于全省和全国。
二、当前我市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到第全国三次农业普查(2016年)十年间,我市“三农”面貌发生极大变化,农业经营主体从 22.1万个发展到26.0万个,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农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市农民收入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增效慢。近年来,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时又受制于资源、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农民想通过调整实现增收,具体落实到种养项目和农副业项目上,又存在销路不明和实际效益的不确定性,很难在短期内找到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又好的调整品种,有的农产品在调整种植初期经济效益尚可,但一旦大面积推开,价格就大幅下降。政府也很难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来保证,农民只能凭自己感觉来判断种养项目,增收不确定因素相当大。
(二)农民从业人员文化偏低,制约了增收。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反映,2016年我市农业从业人员有33.5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上仅有0.3万人,占总数0.8%;而小学及未上学有15.7万人,占47%。我市农民文化水平明显偏低,如若对农业种、养、加等实用科技技术缺乏研究,便会出现意外失收,或者浪费农业成本现象。
(三)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合理,效益低下。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致使土地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一是有的农村土地闲置,出现了“空心村”、耕地撂荒等现象;二是有的农村虽然土地确权,但也出现了一些纠纷;三是有的农村征地,因为土地价格剪刀差,导致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处于劣势,影响农民利益。
(四)部分农民技能接受能力偏差,影响了就业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向非农就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力存在着技能接受能力偏差、年龄偏大等农村从业人员,并且有些人存在懒惰的思想,没有认真接受政府部门技术教育培训机构,严重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增收。
(五)有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难以发挥领头羊作用。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部署加大扶贫力度,实施深圳对口扶贫,农村面貌发生极大变化。但也有部分农村由于缺乏资金和经营管理人才,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难以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三、新时代对我市农民收入增加途径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在新的发展时期,汕尾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工作部署,破解农民增收的难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我市农民收入,确保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在我市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对农民增收仍然关系很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自主调优种植、养殖结构,稳定产量,提高内在质量,积极扩种高效经济作物和开发绿色食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品,使农业从数量型增长向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农业转变;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投入农业开发,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建好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进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相连的经济联合体。同时规范其运作机制,引导它们与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城乡超市建立长期协作和联盟关系,形成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化解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风险,切实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二)大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精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一方面,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要大力开展科技种养、海产品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多举办科技大篷车、科学技术培训班。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网络传播农业种养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技能。同时,要大力实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农业职业教育,开拓农业现代化种养及加工视野,以便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大力优化农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要在土地确权的大形势下,进一步规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清理土地闲置、耕地撂荒和“空心村”,处理好土地确权纠纷和征地价格剪刀差等问题;大力优化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配置方式,促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利益,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或技术等生产要素投资入股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盈余分红收入等。同时,要按照《中共汕尾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实践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要求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决定》文件要求,大力推进汕尾新农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旅游一体美丽乡村,积极培育农村增收增长点,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这是我市发展必由之路。因此,我市必须积极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科学地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各级政府要用城市化的理念建设和经营小城镇,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区和中心镇合理聚集,把发展地方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扩大就业岗位;要进一步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五)大力加快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和创业致富的“保护伞”、“防洪闸”。政府一方面要按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扶、难有所济”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充分发挥深圳对口汕尾扶贫作用,落实帮扶项目和措施,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民解决就业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其尽快脱贫致富。同时通过设立专项扶贫基金、社会慈善基金、发挥志愿者组织作用等形式,关心、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致富能力。
(六)大力实施集体与私企经济两轮并转,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集体经济和私企经济都是农民致富的源泉,要使我市农民收入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就必须大力实施集体经济和私企经济两轮并转措施。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一是摸清我市农村集体企业底数,逐村按资产分类,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径,争取国家、省市县各级财政和项目资金支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对各类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在符合政策规定前提下优先安排给村级组织实施,增加村集体服务性收入。三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的能够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办证审批,精准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扶持小微企业等相关政策,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经济服务功能。在发展私企经济方面:一是要营造“想创业、敢创业、创富业”的浓厚氛围,降低创业进入门槛,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在政策、金融、技术和产业信息等方面扶持、引导农村私个经济的发展。二是要对农民创办的各类中小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以激励他们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三是鼓励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市委市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回乡办实体的予以大力扶持,这样既可增加回乡创业者收入,也可解决本地剩余劳力,带动其他群众增收致富。
撰稿人:何永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