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汕尾市政协第八届三次会议第2024072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4-07-22 11:09 来源: 本网 发布机构: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 打印

朱圣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发展的建议》(综合类第2024072号)收悉。经综合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等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培育“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将“两业”融合发展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内涵提升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汕尾市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年)》《汕尾市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产业政策措施、方案,充分考虑区域发展定位、资源承载力、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配套等要素,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基础功能完善的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上线用云、用数赋智”,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作为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升级版”,通过按需付费、专项扶持、让利优惠、定制服务等模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快部署“上云上平台”,促进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选择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及珠宝首饰等制造业为试点,利用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实施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并加以复制推广,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国泰、佳宝、娜菲、万盛、岭峰等一批企业开展设备联网及监测、生产协同制造、能源管理优化等数字化应用,实现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有138家工业企业实施“上线用云、用数赋智”,从而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鼓励支持珠宝首饰、服装、汽摩配等产业加入跨境电商新赛道,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通过政策引领、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展会交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奋力推进汕尾优势产业出海卖全球。三是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申报工作。组织各县区参加2024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申报项目培训会,深入调查挖掘,严格开展形式审查,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平台申报。同时,深化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利用各类渠道进行宣传推介。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工业设计专题研修班培训,推广宣传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和应用工业设计。

      (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作用,支持全市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切实为推进汕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是针对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的发展需求,指导广东斯特纳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申报了“面向5G微电子封装用新型无铅低温Sn-Bi系焊料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等科技项目。2021年至2023年,全市共下达财政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62个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实施,推动产业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二是加强与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积极对接大湾区创新资源,推进更多的各类科技服务主体入驻成果超市,目前,已建成线下平台并投入运行,同时开通了线上超市,包括网页版和移动版超市,实现用户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登录使用成果交易服务超市。超市已整合汇聚了科技成果信息累计10273项,入驻各类科技服务主体累计70家,入驻各类行业技术专家累计4081人,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36项,征集本地科研院所成果12项,对接项目数量700余项,活动开展16场,培训覆盖人员120余人。三是推动产学研“深合作”,将创新岛相关科技成果引至汕尾落地转化,破解成果转化、量产推动产业发展难题,目前已有16项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譬如,汕尾荔皇科技公司与国泰公司合作试验开发的荔枝酒系列产品和荔枝冰皮月饼,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2023年实现销售额300万元,2024年产品打入山姆会员店和大学城市场,全年预计销售额近1亿元。四是加快推动我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齐我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短板。2023年以来,着力引进省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大院,推进我市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目前,我市已与3家名校大院确定了合作内容,计划在未来5年间投入1.5亿元,围绕省、市新兴产业培育需求,建设“广东省科学院汕尾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汕尾市广工大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和“中山大学汕尾海洋科学院”等创新服务平台。

     (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一是持续对标学习深圳、广州、上海等先进地市营商环境各领域制度性创新成果,坚持“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改革理念,以“全方位降成本、全周期优服务”为抓手,深入实施“阳光春雨清风行”,推进全方位降成本、全周期优服务、全过程强监管、全链条促发展,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在2023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了“粤东西北前三”的好成绩,为助力汕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营商环境“动力”。二是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联合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制定《深圳市与汕尾市营商环境对口帮扶工作方案》,印发《汕尾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2025)》,建立营商环境对口帮扶市直部门、县(市、区)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印发《关于全面推广全市企业投资项目政务服务全代办工作方案》,建立汕尾市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4个审批流程涉及97个审批事项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为131家企业投资项目提供数字化全代办服务,高新区实现“全代办”服务全覆盖。四是降低市场准入成本。积极实施“企业刻章,政府买单”惠企政策,为新开办企业发放包含营业执照、免费刻制4枚印章的“创业大礼包”,为1.86万家新开办企业节省刻章成本705.10万元。五是推进政务服务“深汕零距离”。上线“大湾区·视频办”异地收件平台,通过远程交互方式,把“特区服务窗口”搬到“家门口”,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深汕零距离”,打造“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的营商品牌,全力解决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384项深圳政务服务事项在汕可办,1048项汕尾政务服务事项在深可办,实现异地办事无差别受理。六是持续推进告知承诺审批。对17大类44小类建设项目、已开展规划环评的汕尾高新区(红草片区)、广东海丰经济开发区、海丰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区等3个园区内项目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2023年共审批环评项目37个,其中以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23个,62%项目采用告知承诺制审批,平均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实施我市环评豁免名录,对32类80个行业100多种情形的建设项目豁免其办理环评手续。

      (五)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快人才引进,强化现代产业人才支撑。实施“善美英才”计划,2023年引进博士硕士300名、创业团队3个以上。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引导国家、省级重点人才通过成果转化、有偿技术开发等方式实现“柔性流动”,力争培育高技能人才3300人。兑现人才专项资金4285万元,招引硕博研究生478人、大学生1.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94人。二是加大产业发展空间保障。加大力度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52.9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标准厂房面积51.8万平方米。其中,高新区汕湾一号超级工厂标准厂房已完成首层建设,预计年底前建成;三甲五金配件园区万洋众创城项目开工建设,海迪时尚美都和海丰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区已建成厂房约40万平方米,目前入园企业80多家。制定《汕尾市区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鼓励“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中实施M0项目,进一步支持新型产业发展,规范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不断强化财政资金统筹引导,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全面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2024年市财政局统筹安排省、市科技创新各类相关经费合计2299万元,企业技术改造资金5973万元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奖励资金,支持研究出台汕尾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制度,为小微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增信,聚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战略性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融合发展主体,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激发企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互促与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深入开展服务型制造业示范培育工作。围绕工业设计、服务型制造及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发展等领域,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深化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申报工作,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加快培育发展定制化服务、协同制造、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

       二是加大力度发展工业设计。大力实施工业设计赋能行动,积极发挥工业设计的赋能引领作用,加强工业设计载体建设,鼓励企业重视和加大工业设计投入,以设计创新为引擎,驱动产品升级与品牌塑造。精心组织工业设计“省长杯”赛事的报名与筹备工作,汇聚设计精英智慧,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三是持续做强做大信息技术服务。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发挥创新引领的关键作用,加快互联网行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引导企业注重与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互联网行业发展培育新动能。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服务、新模式,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推动一批细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四是打造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企业是融合发展主体,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支持融合基础条件好、技术模式领先的企业在产业融合的方向、路径、模式上先行先试,形成推广一批融合发展效果好、转型升级效应强的经验做法。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力量支撑。加快实施“名校大所大平台”计划,推动与省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合作,建好广东科学院汕尾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汕尾市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山大学汕尾海洋科学院3个协同创新平台,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对接平台,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汕尾创新岛管理办法》的出台,强化创新岛运营专业度、服务精准度,整合各大创新岛功能资源,将创新岛打造成为资源与需求流通交汇的综合“中转站”。加快推动我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齐我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短板,切实为推进汕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7月22日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shanwei.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 :4415000052
主办单位: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63439号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04号   地址:汕尾市区康平路发改大楼  电话:0660-3378763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统计代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