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工作部署和国家局、省局的工作要求,提高站位,借助机构改革的东风,压实责任,统筹推动,环环紧扣,大清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统筹兼顾,准备工作精心扎实
去年8月份开始,市委市政府就着手加强对大清查工作的指导,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发改、粮食、财政、统计、农业农村、农发行为成员单位的市级大清查工作协调机制;接着,大清查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先后转发了国家局、省局关于粮食数量清查、质量清查、账务核查等3个检查方法和6个重点工作指引,印发了大清查实施方案、质量大清查工作方案、普查实施方案和政府督导方案,市、县两级及承储企业一共组织骨干人员和企业员工352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县和企业举办的骨干师资、普查人员和大清查业务等培训13场次,发放培训教材、常用法规政策汇编、大清查应用软件使用手册450册,悉心引导市县大清查人员及企业弄懂弄清大清查政策、纪律、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市县两级及各企业主动响应上级要求,落实大清查工作经费107万元,及时购置大清查相关硬件设备,做到人员、装备、经费“三落实”,保障了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综合施策,工作责任有效压实
我市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认真落实大清查责任的指导意见,从落实政府大清查责任抓起,层层落实签订责任书,横向到边、纵向到岗,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市县大清查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承储企业(库点)、代储企业和具体岗位的人员身上,引导他们厘清履职尽责与失职渎责的政策界限,讲清讲透大清查工作责任和工作纪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轻装上阵,严格执行政策做好大清查工作,把大清查责任终身制真正落到实处。市、县两级及各企业(库点)还在明显位置张挂12325监管热线告示牌、普查公告等,充分利用各种粮食监管手段,倒逼各单位各企业严肃认真做好大清查工作,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大清查工作氛围。在政府督导方面,由市大清查办领导同志带队,在4月对各地各企业,先后就大清查准备工作、企业自查、普查等,实地开展督导,针对各单位提出的困难、问题给予指导,推动各单位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严抓细管,企业自查和普查工作顺利落实
我市按时完成在库统计数据分解登统工作,截至3月31日登统时点,全市纳入大清查的地方储备粮(下同)库点共17个、储备粮规模16万吨,其中在库粮食154492吨(成品粮1248吨)。企业自查工作已在4月底全面完成,从自查结果看,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三账”相符,粮食数量充足,质量保证。在质量大清查上,我市按照“市级组织、县级协助、企业配合”原则和省大清查办规定的扦样流程、标准和方法,组织市、县两级和企业质量扦样人员326人次,对全市粮食库存进行全面质量扦样,扦样库点15个,仓房(货位)170个,扦样样品52份。在普查工作上,从5月5日开始,按照“统一抽调、混合编组、综合交叉、本地回避”的原则,打破区域和管辖界限,抽调35名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骨干人员,组成3个普查组和一个督导组开展普查工作,放弃周六日休息时间,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全程留痕”,各项检查、数据填报、通报反馈、整改落实和结果报送等一系列工作无缝对接,全覆盖,不留死角,全程留痕。截止5月20日,全市完成普查工作的单位2个,正在推进单位4个,普查工作势头足、工作实,效果好,能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普查任务。
四、敢破敢立,查摆问题和整改工作务真求实
在大清查工作中,我市坚持问题导向不动摇,把检查发现问题和整改工作贯穿于准备工作、企业自查、普查、政府督导的全过程,对问题隐患零容忍。各清查办各企业紧扣《广东省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发现问题清单(2019年)》,对标对表,全面、深入排查问题隐患。在准备工作和企业自查两个阶段,各企业对照主体责任要求,细查深挖、自查自纠,落实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责任制度,做到“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把发现的问题填入企业自查发现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整改措施落实到岗到人。在普查阶段,普查组对发现的问题隐患,一律填入检查发现问题工作底稿。在政府督导中,督导组采取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工作方式,实地检查问题,如实反馈给相关清查办督促企业整改。据统计,从大清查工作开始至今,全市共检查发现问题隐患67个(准备阶段18个、企业自查13个、政府督导23个、普查13个),对企业(库区)负责人现场提醒谈话3人次,通过销号整改,分类治理,已完成问题整改55个(其中立查立改48个),正在限期整改的12个。全市粮食行业对大清查的目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规定两守则”、国家粮食政策的贯彻落实更加扎实,各承储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