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自然资源局 > 政务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精准服务接轨深圳 全面助力融入双区
市自然资源局传达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 2020-09-30 15:51
  • 来源: 汕尾市自然资源局
  • 发布机构: 汕尾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9月28日,市自然资源局召开党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李希对汕尾工作指示要求,传达学习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强调要对标对表全会精神,强化以规划共绘、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为导向,为我市接轨深圳、融入“双区”建设,提供最优服务和最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会议指出,此次全会是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对标汕尾接轨深圳、融入“双区”建设适时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全会围绕汕尾新一轮发展,明确了很多目标任务,既有落实省委扩大有效投资等部署的近期谋划,也有接轨深圳融入“双区”的长远布局,对全市参与构建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进一步部署,对加快汕尾建设成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会议强调,全局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会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纲领,提振精神、全面对接、认真谋划,坚决全面落实,为我市接轨深圳、融入“双区”建设提供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一是以规划共绘为导向,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接轨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我市未来15年进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基础,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要接轨深圳“东进战略”,加强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空间衔接,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统筹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定好主体功能区,为实现与深圳交通互联互通、支持深圳优势产业外溢提供国土空间支撑。要围绕努力当好大湾区产业转移与拓展的首选地,深入实施东进、西接、中优、北拓战略,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打破围绕品清湖区域布局的“内湖”现状格局,推动中心城区从“内湖城市”走向“大山海格局”,成为深圳向东滨海花园。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有关“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对接“湾+区+带”高端辐射上,厘清现有产业发展平台用地情况,科学规划红草高新区、红海湾临港产业基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陆丰沿海产业集聚区、陆河新河工业园等现有产业平台,形成与“双区”错位发展格局上合理布局生产空间。要围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这个区域合作先导,规划好深汕梅高铁、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珠东快速和深汕第二高速衔接,预留好深汕第三高速线位空间,谋划布局好汕尾新港区和小漠港区组合发展,在助力构建便捷快捷交通格局上,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性作用。

  二是以资源共享为导向,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上提供最优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立足“汕尾所能”、发挥“汕尾所优”,坚定不移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的战略部署,围绕全会提出的建设汕尾“创新岛”、打造“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战略部署,全力提供最优最快最准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要用好用足用活指计划指标政策,重点报批一批由国家或省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的项目,同时,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供地率,为项目报批挣得更多用地指标,全面保障项目落地。要坚持做好陆海统筹,全面保障汕尾在参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及和深圳务实开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等六大海洋产业合作中的国土空间要素需求。要对标最好最优,全面实行报批容缺受理机制,加快用地用海用林审批,确保国家、省和市重点项目,以及当前继续上马、影响全局、带动力强的项目及时落地。要落实好市委“八个便利化”要求,重点在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和提升审批效率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业务网办程度,压缩登记办理时限,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汕尾“软实力”。

  三是以设施共建为导向,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度。要围绕接轨深圳、融入“双区”,高品质规划建设环品清湖,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合理规划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划定市区工业控制线,推动产业集群共建,聚焦完善城市功能和内涵提升,全面提升市城区城市品质、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扩大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市中心城区首位度。要全面推进市区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要重点研究品清湖周边环湖滨海区域地块,对城市滨海色调及城市整体风貌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将宏观景观格局管控与微观视线廊道控制进行结合设计,构建多层次景观通廊控制格局。统筹考虑发展轴线、功能分区、产业业态、公共空间、建筑群体、交通组织、景观风貌、建筑形态、立面色彩等,规划建设品清湖南岸滨海旅游景观路,全力将品清湖打造成为“城市金名片”。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自然资源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