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把历史形成的资产变成现实资本、把未来收益变成当前的投资、把经常性国资运营转化为长远的综合可用财力”的指示要求,市国资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到党建工作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同部署、同谋划、同推进,着力做好“清家底”“搭框架”“拓业务”三篇文章,扎实有效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截至7月底,市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6432万元,同比增长115%,投资收益5363万元,同比增长75.61%,完成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50家,累计清查市属国有企业所属土地、房产、在建工程、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32.42亿元,各类资产划转整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和产业投资三大业务板块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即将在今年8月底前正式挂牌运作,各项业务工作也稳步推进。
(一)做好国资清查,摸清“家底”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做大市属企业资产和收入规模,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清查。一是积极配合。认真配合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铺面、周转房、土地和管理的企业、公共资源等进行全面清查,按照“应转尽转、应注尽注”原则,对清理出来的各类国有资产分期分批注入市属国有企业。二是全面清查。对市属国有企业所属土地、房产、在建工程、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进行全面清查,盘活闲置土地等国有资产,分批注入市属国有企业,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可经营性资产。三是统一监管。制定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整合和业务拓展实施方案,按“资产同质、产业链相近、资产质地优良”的原则,扎实做好市属国资系统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划转整合,做大市属国有企业的收入和规模,逐步实现各类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二)明确国资架构,搭建“框架”
围绕“整合资源、培育产业、创造价值、服务城市”目标,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对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工作高度重视,张晓强书记在到任不到两个月的2月28日,就专门听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并多次专题听取汇报和主持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和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通过《汕尾市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总体方案》。市长逯峰也对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多次听取汇报,提出明确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市国资委组成工作专班,认真总结组建市投控公司的探索实践,汲取兄弟市整合优化国有企业、盘活重组国有资产的经验做法,听取专业中介机构意见,起草出台《汕尾市市属国有企业整合组建总体方案》,并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二是做强做大市属国有企业规模。总体方案提出,力争五年内市属国有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净资产250亿元以上,其中2020年底资产规模达到150亿元;三年内市投控公司实现市场主体评级AA+,实现融资规模150亿元左右。三是明晰市属国有企业总体框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市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国资现状和城市发展目标,整合优化资本布局,组建成立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提升做强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负责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金融和产业投资业务。同时成立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盘活经营管理存量国有资产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发挥“防火墙”和“缓冲带”作用。四是调整出资关系。市投控公司在整合组建后主要承担实现AA+主体评级和重点打造城市建设投资业务板块两个角色,作为综合性市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市投控公司主要承担股权管理、资本运作和资产整合职能,代表市国资委对下属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股权方式实现管控与资本化运作。
(三)聚焦重点领域,拓展“业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和“边组建企业、边策划项目”的要求,加快推进国资业务布局,结合区域特色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区域特色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相关业务。一是组建合资企业。积极引入央企、省企和深圳市属企业等战略合作者,通过“借船出海”加强在医疗、交通、水务、住房租赁、建筑工程、餐厨垃圾环保产业等投资领域合作,成立汕尾中信医疗、汕尾粤运、汕尾水务、汕尾建鑫汕尾建筑和汕尾环保产业等合资公司,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关领域业务。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市投控公司及下属企业自主投资红草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基础设施、汕汕铁路汕尾段“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陆丰海工基地码头、深汕中心医院人才保障用房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拓展及谋划新项目。结合市属国有企业整合,组织人员前往浙江台州和惠州等地考察学习,汲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开拓思路,聘请专业机构策划市区智慧公共停车场、“三旧”改造、信息化工程、基金管理、股权投资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