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阳江分别位于广东省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均拥有漫长海岸线及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近年来,两市都将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宜居生活等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十四五”期间,两市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陆海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亲海品质提升,构建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新格局。汕尾、阳江两市也逐渐以其环境之优、生态之美、治理之效的“蓝色名片”,释放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湾”有引力。
汕尾红海湾 观浪第一湾
“因为离市区特别近,每个来汕尾的游客都会把红海湾作为必选项。现在越来越漂亮了,本地人现在也很喜欢来这边玩。”在红海湾遮浪海边路,汕尾市民小丁正坐在一家咖啡店的户外椅上,海风轻拂,神色放松,惬意地品尝着一杯手冲咖啡。日落时分,街头咖啡馆里渐渐坐满了人。落日、海湾、涛声、归船……汕尾的浪漫在此刻有了具体形象。
红海湾,地处汕尾市东,三面环海,是内陆向蔚蓝的海洋深处优雅延伸的半岛,这里“山、海、岛、湖、林、泉”景观齐备,更有着“中国观浪第一湾”的美称。“十四五”期间,汕尾将品清湖-金町湾、遮浪港、金厢港作为美丽海湾建设重点对象,致力将本地打造成生态型、都市型和旅游型的海滨城市。
“红海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景点,行政归属于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为响应‘整湾推进’号召,也为了申报主体更加明确,我们把位于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内的海湾进行统筹规划和‘整湾’申报。”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遮浪湾被列入‘2025年底前广东省重点推进建设的15个美丽海湾名录’。”
汕尾市南濒南海,海岸线长455.2千米(不含岛岸线),占广东省的11%,居全省第二位、粤东地区第一位。据介绍,“十四五”以来,省里多次下达资金用于汕尾市海岸线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包括整治与修复沙滩、恢复生态植被、修复潮间带生态、修复海堤、建设环境监测系统等。目前,陆丰市金厢镇海岸线、遮浪港(施公寮片区)相关项目已完成。红海湾(白沙湖片区)也在美丽海湾建设项目竞争性评选工作中脱颖而出,为汕尾市争取了2024年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3000万元。
“当前,我市美丽海湾建设已纳入建立协同治理监管长效机制。”据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汕尾市实施“湾长制”“港长制”“岙长制”“船长制”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市海洋综合执法、生态环境部门研究制定协作框架,海上执法监管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基本形成。
此外,先后出台红海湾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等;建立形成海上巡、岸上清、陆上治等海漂垃圾管控格局;强化陆海的整体谋划和有机联系,统筹陆域和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推动陆海协同治理见成效,逐步构建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新格局。
同时,搭建生态环境治理监管监控系统,构建入海排口、海漂垃圾、海水浴场等监测网络,建立珍稀濒危生物调查监测平台,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实现红海湾海域全覆盖监视监管。
“我们采取清淤、垃圾处理、原位修复等手段,修复河道长度64公里,建成万里碧道16公里,河道生态整治率达100%,实现入海排口达标排放率100%,主要入海河流入海口水质由V类提升到Ⅲ类以上。”该负责人介绍说,多年来,红海湾海水水质、海水浴场水质优良比例100%,海域水质稳定保持一类标准,岸滩海域长期保持洁净。据悉,汕尾红海湾已得到省生态环境厅推荐,参评2024年度生态环境部美丽海湾建设优秀案例评选。
汕尾红海湾白沙湖万里碧道
阳江海陵岛 东方夏威夷
海陵岛位于阳江市西南部,面积约108.9平方千米,为广东第四大海岛,海岛岸线曲折,总长约86千米,沿岸分布有沙滩、海水浴场、海草床、红树林等,素有“东方夏威夷”“中国南海渔都”等美称。海陵岛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浩渺的南海之滨。
除了拥有被载入上海吉尼斯纪录的中国最长海滩——“十里银滩”这样的稀缺自然资源,海陵岛还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就坐落于岛上,该博物馆以“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是中国首个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
沿岸分布有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广东海陵岛国家海洋自然公园,其中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广东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海陵岛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族馆,鱼、虾、贝、藻类等一应俱全,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300多种,并建有大角湾人工鱼礁等多座省级生态公益人工鱼礁,生物多样性显著,海湾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可以说,“中国最美十大海岛”的桂冠,海陵岛实至名归。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为阳江市量身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也为海陵区更好地运用和发挥巨大生态资源优势提供了强大动力,海陵岛迎来发展新机遇。
据了解,为建好美丽海湾,打造“绿美海陵”,近年来阳江市海陵区以大角湾为重点,大力推进海陵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如,坚持规划先行,多方借力,将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全域美丽建设的总体布局;坚持“不上工业项目”,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守好岛上绿色底色;通过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态修复、实施区镇及农村环境整治、优化沙滩管理模式等措施,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岛上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海和谐共生等。
“岛上生活污水、废水均已全部纳管,收集至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岛内91户共3500亩海水养殖场也已全部建设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养殖尾水处理率达到100%。”阳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说,“多年来,海陵岛入海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超八成入海排污口水质达到排放要求。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阳江闸坡海水浴场海滩垃圾监测结果,各年度海滩垃圾平均个数和密度均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海岸、海滩长期保持洁净。”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阳江将陆续围绕大角湾-北洛湾、珍珠湾、面前海、沙扒湾开展美丽海湾建设工作。
海陵岛大角湾沙滩
建美丽海湾 享蓝色福祉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打造海洋经济的基础和前提。以美丽海湾建设为契机,汕尾、阳江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逐步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汕尾红海湾正借助美丽海湾建设势头,致力于建立以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核心、海上风电为特色的新能源和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综合保税区等绿色产业,将碧海蓝湾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富民”。
如今,红海湾这片被大自然眷顾的宝地,正以其蓝天白云、碧海金沙、奇浪怪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日益完善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佳体验,公众临海亲海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仅2024年春节期间,红海湾接待游客量约21.07万人次,同比增长113.7%,带动旅游收入约9394万,同比增长114.9%。
阳江海陵岛则一边实现着生态环境方面“质”的提升,一边悄悄加快建设具有海陵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如,通过探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海洋渔业、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本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培育水产预制菜等新型特色无污染工业;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优势,做精特色生态农业,全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项目;依托闸坡现代渔港交易中心平台,完善相关配套项目,做好水产品的深度加工、出口、物流和商贸的一体化建设等。
建设美丽海湾,不仅能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上造福一方,还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休闲资源。汕尾、阳江两市在美丽海湾常规创建工作之外,不断挖掘各自独有的海洋资源,探索出各自不同特色,吸引公众目光,使美丽海湾真正成为人民福祉。
如汕尾红海湾在建设美丽海湾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提升公众亲海空间环境品质,不断打造更“接地气”的海洋公园、滨海公园、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生态廊道、红色山海情乡村示范带等,用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为汕尾注入海滨城市独有的文艺浪漫气质。
而每年8月中旬,首批国家级中心渔港——闸坡渔港都会举办开渔节,这是海陵岛渔民朋友祈求开渔大吉、满载而归的盛大仪式。其中的祭海大典独具渔家特色,述说着人海合一、天地和谐的故事,向人们展示着保护海洋的意义。这种经过历史积淀的海洋文化遗产不可替代,必将成为海陵岛美丽海湾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