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也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核安全宣传教育,4月13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在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了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广东主场活动。
启动仪式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山大学、珠海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与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各地市生态环境局、广东省涉核企业、涉核专业高校代表,以及学生、环保志愿者、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始终秉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依法依规、严格监管,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全方位保障全省核与辐射安全。同时,要持续深化全民科普宣传教育,搭建起核电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核安全的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指出,核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公众和个人都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知其责,尽其职”,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核安全、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
中山大学表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要紧密围绕核能与核技术领域的关键学术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广东省优质核资源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基地,为核安全宣传和核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珠海市提出,将进一步完善核安全监管机制,提升核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港澳地区在核安全领域的协同合作与联动,构建更加紧密的核安全防护网络,筑牢核安全防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活动现场播放了“守护南粤碧水蓝天,筑核安全钢铁长城”主题宣传片,全面展示了广东省在核安全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彰显了广东在保障核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随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珠海市人民政府、中山大学等单位领导共同启动了“2025 年广东省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序幕。
纳新授牌仪式
现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核安全宣传活动。广东省核安全科普宣传联盟为新进成员单位举行了授牌仪式,进一步壮大了核安全科普宣传的力量。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首届核安全科普宣传联盟成员代表,分享了核安全宣传工作的宝贵经验,为其他单位提供了有益借鉴。
专家授课
活动邀请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原副主任周启甫,开设了核安全专题课堂。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核安全法、核安全文化等相关知识,并通过现场问答互动环节,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了核安全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户外分会场活动
此外,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与核应急技术支持响应中心开放了位于中大珠海校区的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刚刚建成的国内外首个实现100kHz至6GHz选频电磁环境质量监测探头一体化的自动监测站,组织学生们进行了实地参观。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自动站的建设目的、监测原理等知识,并现场演示了测氡仪、大气辐射自动预警检测仪、无人机辐射监测系统等辐射监测仪器设备的测量过程,让学生们对我国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对广东省辐射环境质量的信心。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广东省在核安全宣传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核安全的认知与理解,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核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核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省上下将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推进核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