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陈晓铭
我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白鹭出现在我市的一些江河边、湿地等地方栖息繁衍和“度假”。图为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一只只白鹭凌空飞舞、栖息林间,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汕尾日报记者 孙 实 摄
莲花山上,绿意延绵,漫山遍野的茶树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品清湖畔,碧波荡漾,如鳞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银白色的亮光……行走在汕尾大地,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汕尾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轴,精心守护汕尾的蓝绿本底,全力推动绿色发展为特征的产业新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建设。如今,汕尾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连续6年稳居全省第1位,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保持100%佳绩,汕尾清澈的蓝天、金色的沙滩、美丽的海湾已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靓丽名片。截止2020年,涉及汕尾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39项指标全部达到创建标准。
制度保障
筑牢生态“高防线”
制度建设是确保生态文明有序推进的根本保障,汕尾市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工作要求,立足自身,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工作机制建设。
一张蓝图绘未来,汕尾市高标准编制《汕尾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5年)》,优化生态空间,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1+6”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汕尾市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构建顶层设计,以最新理念、最新要求、最新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谋篇布局。同时,针对水环境污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噪声污染防治、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执法防治、生态修复、宜居社区建设等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各主管部门科学拟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汕尾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实施方案》等100多个年度工作计划及方案。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为把规划蓝图变成美丽现实,汕尾市还专门设立生态文明创建办公室,建立健全汕尾市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严格按照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工作实施模式,开展全市各相关单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亮牌考核自查工作,实现目标任务全分解、考核对象全覆盖、考核内容全量化。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精准发力
打造环境“高颜值”
置身海丰县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举目望去,湖光秀色、鱼翔浅底、白鹭翻飞……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
今年年初,汕尾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六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面达标;海丰西闸国考断面如期达标,取得创建极为关键“入门券”;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城乡饮用水源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实现“四个100%”;近岸海域水质各测点所监测指标,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未发生因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多年均维持在“优”级别;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连续两年实绩考核排名粤东第一。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见证着汕尾全市上下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决心。
汕尾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持续在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上下硬功、在生态修复上再发力、在提升人居环境上出实招,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汕尾模式”。
——通过全面实施河、湖、湾长制,强化水环境污染整治,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化土壤环境监管,加强噪声源头管控,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通过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执法防治,有效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确保汕尾市生态格局安全。
——通过实施绿道升级计划,优化绿地空间布局,规划碧道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完善污水处理体系,打造绿色示范社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践行绿色生活,持续提升人居环境。
生态“颜值”不断提升,汕尾在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基础上,深耕培育生态文化,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更多更广地根植于群众心中。
——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舆论阵地,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推进绿色转型,积极倡导生态生活,在全民中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 “六八世界海洋日”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宣传氛围。
——着手创建9处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制定《汕尾市环境教育基地评选管理办法(试行)》;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开展绿色示范社区评选认证和奖励活动,汕尾市正逐步成为文化产业发达、生态意识强烈、生态行为自觉的生态文明社会。
绿色发展
铸就产业“高质量”
近年来,位于陆河水唇镇的螺洞村加快现代产业园建设,推动青梅种植和产品精深加工相协调的现代加工产业体系建设,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螺洞村的蝶变,是汕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汕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探索出一条增绿与增收的双赢之路。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增强新动能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减法,把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实际行动。
——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电力和电机节能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节能产业和以建材生产为主的建筑节能产业,加强资源利用产业链配套服务和园区环保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全面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物流、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配套建设,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链。以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产业链为重点,推进城区水产、陆丰甘薯、海丰丝苗米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引擎,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
——发展生态旅游业,海丰新山村,陆河共光村,先后荣获省“十大美丽乡村”,陆河螺洞村、城区晨洲村、沙坑村和陆丰下埔村,先后荣获“广东特色名村”。打造3A景区村庄12个,打造一批全国最干净整治村庄,聚焦“八个美丽”,串珠成链建设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为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增光添彩,擦亮名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汕尾将探索更加完善的生态制度,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开拓创新,把汕尾打造成更加“低碳、健康、和谐、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按照努力实现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标杆滨海新区,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汕尾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形成生态环境更优良、生态经济更先进、生态格局更完善、生态文化更普及、生态制度更健全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