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青山绿水 促兴边富民
——陆河县南万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冬日的陆河县南万镇处处见绿,南天湖被青山环抱,清澈湖水掀起阵阵涟漪,游客在湖边惬意观赏、拍照留念。近年来,南万镇倚绿水青山把绿美生态建设融入文旅发展,通过大抓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机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等措施,以头号力度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南万镇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图为修建一新的南告民宿一瞥。
建设宜居环境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石。南万镇大力抓好人居环境建设,对环境进行优化、亮化和绿化,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以来,南万镇持续开展植树造绿行动,镇领导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分别到各村“五边”“四旁”植树,带头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展植树活动累计50场次,投入资金29.055万元,种植5000余棵树,建设6个绿美小公园,悬挂装饰灯笼500余个,打造万全村至万西村约5公里的“绿美公路”,让绿美风景串点成面。
南万镇组织党员入户向群众宣传“百千万工程”。
与此同时,该镇还动员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积极参与和支持村庄绿化行动,引导各村成立绿美生态建设委员会,发布绿美生态建设宣传文章多篇,动员全民参与村庄绿化工作,在全镇营造植树增绿浓厚氛围。
此外,该镇加强巡查整治,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对影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废弃栅栏、废弃圈舍、养殖窝棚、危旧房等及时进行拆除,并妥善处置拆除后的建筑垃圾。
完善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服务不仅能便民利民,还能提升治理效能。南万镇大力抓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该镇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河堤4公里,新建步行栈道4公里,配齐娱乐休闲设施3处,完成农村污水管网改造升级1.9公里,加快完善万全、万西等村集中供水设施,实施道路交通安全防护工程,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解决饮水问题,通过定期进行饮水安全巡查和畅通群众反馈渠道,确保及时发现、解决群众饮水问题,保障群众安全饮水;积极建设长者食堂,动员企业家、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出资献力,加大资金筹集保障力度,并对食堂进行严格管理,为部分不便到食堂就餐的长者提供送餐服务,着力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持续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为65岁以上的246名常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健康体检,累计服务辖区老年人130余人次;扩大公办优质学位资源,镇属公立幼儿园建设全面完工并顺利开园办学,学位供给充足,满足辖区适龄儿童的就学需求。
一项项深化为民服务的举措,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深化机制改革
秉持“利民为本”的理念,南万镇大力抓好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释放镇村发展活力潜能,推进经济发展。
该镇鼓励各村发展光伏等绿色产业,万东、万中、万全、黄福、长田、罗庚坝和南告等村均利用闲置房屋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并获得收益;推动14个行政村“飞地抱团”,创办南万富强制衣有限公司,帮助解决南万户籍待业妇女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大力提高各村集体经济收入。
此外,该镇有效盘活镇域闲置资源,引导成立“两山”公司,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真正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如黄福村广福村民小组将1800多亩闲置山地和210亩撂荒地存入“两山”公司,以通过储存土地后由公司管理的形式,每年获益13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南万镇大力抓好产业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培育镇级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富民兴村产业招商,引进中草药种植加工企业2家、茶叶加工作坊28家、蜂蜜养殖和林果种植企业4家,提供就业岗位逾200个,有力带动富民增收。
南万镇农户组织人员采摘茶叶。
在南万镇的产业中,茶产业尤具代表性。该镇大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党支部积极对接优秀企业,组织专业技术员对农户进行科学种养指导并开展技术培训,从品种选育、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种植指导。同时,多次组织全镇茶企代表到潮州等地学习茶叶制作技术,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本地制茶水平。同时多次组织南万茶企代表召开茶叶发展座谈会,引导大家集思广益,大力推动茶叶发展,打响茶品牌。2024年4月,该镇召开了茶叶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对茶产业发展的种苗繁育、企业提档升级、品牌打造和推介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南万茶产业发展。
如今,该镇万西村的茶园,种植翠绿的茶叶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在万东“两山”森林康养民宿,建在树上的民宿因造型独特,吸引了不少客人到此住宿……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茶产业,加快筹划成立陆河县茶叶发展协会,加强茶农技能培训,注册品牌、统一包装,加大力度推动更多的本地茶叶企业申报SC认证,持续提升南万茶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扎实做好富民兴村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到南万投资兴业,发展全域乡村旅游;继续发展林下种植经济,推动各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红菇、林下柠檬、林下中草药等产业;引导各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集体产业,帮助各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茶叶种植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