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又是一载。展开我市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黄江河入选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0,连续十年排名全省第一;
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等均为100%;
在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蝉联“优秀”等次;
……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高标准推进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奋力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保障。
放眼望去,如今的海陆丰大地空气清新宜人、山峦间绿意盎然、水面碧波荡漾,处处呈现出青山、碧水、蓝天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守底色:生态环境向好向优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役。过去一年,我市以铁的决心、硬的举措,向污染宣战,啃下了一批“硬骨头”,让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成为常态。
闻空气,我市强化工业源污染防治,对97家涉VOCs和NO2排放企业点对点帮扶指导,完成高新区网格化建设,加强重点源自动监控专项整治,有效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强化移动源和面源监管,推进机动车检测机构规范化管理、柴油货车治理和餐饮业油烟排放监管;与深圳、东莞等5市签订移动源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做好污染天气应对,连续2年未出现中度以上污染天气,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看水质,2024年我市实行“一河一策”水污染治理驻点服务,加密水质监测,加强执法监管。东溪河现场工作专班坚持每周巡查督导,指导各地清理禁养区、科学调控闸站流量、管控鱼塘尾水、提升湿地运维效能,推动一批治污工程动工建设。黄江河海丰西闸国考断面连续5年水质达标,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立驻点指导工作组,开展现场指导帮扶,定期抽测评估水质情况,全面排查全市2974个自然村治理设施,优化调整模式工艺清单,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
防污染,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善调查机制,确保19个变更地块均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顺利完成,并组织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溯源调查,为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强支撑:绿色发展动能充沛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市始终将绿色发展作为强劲的动能源泉,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一方面,我市积极强化服务支撑,通过精心谋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不断充实生态环境项目储备库,为绿色发展筑牢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为助力重点项目快速落地,我市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创新建立环评服务“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举措,大幅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让项目落地开工一路“绿灯”。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共审批环评项目83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4个,招商引资项目10个,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7个,推动总投资额超185亿元的项目高效落地。
与此同时,我市从源头上筑牢生态环境防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并明确准入清单,严防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工业领域,加强对企业的源头监管,督促企业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在绿色发展的探索之路上,我市还积极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碳普惠机制。联合阳江、湛江市生态环境局,成功编制《广东省海水养殖双壳贝类碳普惠方法学》。同时,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产品碳标签试点项目建设,精心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开发碳标签,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此外,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完成碳普惠系统平台建设,成功打通绿美植树数据与投控智慧交通公司的智慧停车数据,首批兑换碳币73332个,惠及群众4050人,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筑屏障:法治保障坚实有力
过去一年,我市强力推进环境执法,全力筑牢生态法治屏障,守护一方生态家园,让法治力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利剑”。
在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中,我市以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抓手,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迎接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任务。
在优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方式上,我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构建“互联网+执法监管”的新模式,结合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在线监控等先进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全方位、实时化监控,精准锁定环境违法线索,大幅提升执法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据统计,全年通过机动车监管数据核查,共发现违法问题5宗、违规问题36宗,有效打击机动车检验违规行为。
在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我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专项行动,强化横向、纵向执法联动,完善市直各部门以及县、镇之间的沟通机制,集聚监管合力。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开展海丰可塘、梅陇宝石金银首饰加工行业和陆丰“三甲”地区五金配件加工行业的专项执法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300余人次,入户宣传1700余家。其中,整治“散、乱、污”加工企业245家,生态环境部门立案24宗,处罚金额达151.7万元;引导企业入园227家。全年共立案查处104宗,同比增加73%;下达处罚决定85宗,同比增加98%;罚款金额达598.58万元,同比增加58%;移送行政拘留1宗,查封扣押2宗,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宗。通过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震慑违法者,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绿色崛起正当时。我市将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每一片蓝天、每一处碧水、每一寸净土,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随处可见,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