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李先生因经济原因无力还款发生逾期,在网上找到一家“专业修复征信”的机构,对方表示可以根据他的情况定制修复方案,但需要先交1万元定金,事成后再付剩下的2万元。
李先生交钱后,还给了对方自己的详细信息,十多天后,对方表示修复成功,还发来信用报告截图,要李先生付余款。
李先生到银行核实,发现相关信息并未修复,修复成功的截图是作假,再联系对方时已被微信删除,3万元就此打了水漂。
案例分析
非法代理维权风险多,消费者应当理性看待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具体风险隐患有:
1.信息泄露风险隐患。“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给消费者造成个人信息被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有些团伙甚至擅自、恶意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办理小额贷款、申请信用卡等。
2.财产安全隐患风险。“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除收取高额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可能通过掌握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截留侵占资金,并且在欠款到账后不法分子可能会直接失联或卷款走人,对消费者财产安全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3.法律责任风险。消费者如果受人教唆或指使,虚构事实,编造理由,伪造证据资料,甚至违法干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
案例启示
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
1.如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共同协商解决;
2.如通过协商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向该金融机构的上级管理机关进行投诉;
3.如金融消费者对上级管理机关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金融管理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机构)投诉;
4.对于无法达成一致的投诉纠纷,可通过当地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或其他部门设立的消费纠纷调解机构提出调解申请,充分运用调解机制解决问题;
5.消费者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金融工作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