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06-27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金融工作局 > 互动 > 金融知识库 > 案件新闻实例
以案说险 | 识别养老理财骗局,守护幸福安心晚年
  • 2023-03-20 16:17
  • 来源: 消费者点评
  • 发布机构:
  • 【字体:    

案例介绍

  2022年7月,老年消费者梁阿姨到保险公司客服中心寻求帮助,希望保险公司帮忙联系“理财经理”小苏。经了解,梁阿姨在社区认识了自称可以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的小苏,小苏得知梁阿姨一个人居住,便经常来陪梁阿姨聊天喝茶,渐渐地,梁阿姨对小苏越发信任。

  半年前,小苏向梁阿姨介绍了一款“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养老理财产品”,表示这款保险收益高,很多人都在抢购,在小苏的诱导下,梁阿姨跟风交了3万元保费,但交费后梁阿姨便再也无法联系上小苏。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听了梁阿姨的叙述,对小苏的身份进行核实后告诉梁阿姨,小苏并非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梁阿姨购买的“养老理财产品”也并非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很可能是遇到了专门针对老年人行骗的“职业骗子”,建议梁阿姨立即报警求助。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本案中,梁阿姨遇到的“理财经理”小苏利用老年人渴望陪伴、容易跟风等心理,通过嘘寒问暖送礼品,借“养老理财产品”之名对梁阿姨实施诈骗,严重侵害老年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最终梁阿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风险提示

  1.提高防范意识。对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产品,要提高警惕,越是高收益,可能是陷阱的概率就越大。

  2.树立正确理财观。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收益需求等选择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的理财产品。

  3.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各类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不要轻易告诉他人,切勿乱下手机软件,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主办:汕尾市金融工作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金融工作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