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已进入登革热高峰期,恰逢开学季到来,学校聚集活动增多,叠加气候因素影响,校园内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登革热 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 急性传染病 登革病毒 一般不会“人传人” 但是 所有人均可能感染登革热 感染后在1~14天(常见5~9天) 会出现症状 症状主要为 突发高热 头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 乏力、皮疹等 感染登革热后 会出现全身剧烈疼痛 因此又被称为“断骨热” 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大家不必太紧张 大多数人感染登革热后 症状轻或无症状,可治愈 如出现高热等症状 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根据医嘱服药治疗 请勿自己随意服用退烧药 目前,蚊子已进入活跃期 小心被它叮咬而感染登革热 学校校园有较大面积的绿化环境 以及水池或人工湖等,容易孳生蚊子 加上教室和宿舍人员密集 蚊子“觅食”更容易 一旦有登革热病例 容易造成传播 无积水就无蚊虫 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校园防控登革热 这样做 👇 定期清洁消杀 定期开展校内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 定期请专业消杀公司进行灭蚊。 改善场所防蚊条件 及时清理室内小型容器等积水; 景观池内饲养观赏鱼进行灭蚊; 庭院内或室内的功能性储水容器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 室内配备电蚊拍、电蚊液等,有条件的话可安装纱窗。 直击蚊子的“老巢” (蚊子容易孳生的环境) 👇 多方动员齐防蚊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防蚊灭蚊: 动员师生参与消除蚊虫孳生地、清除蚊患工作,提高师生防蚊意识及对登革热的警觉意识。 利用家长群、致家长一封信、布置学生清积水灭蚊家庭作业等方式,动员家长及学生进行居家清除积水、防蚊灭蚊。 做好晨午检工作 发现师生有发热、头痛、 全身酸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如诊断为登革热等传染病应立即停止上学(班),并前往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校园一旦出现可疑登革热疫情 应同时做好以下措施 👇 应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和爱卫部门组织的现场调查处置及应急灭蚊等工作。 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工作。 如发现有可疑病例或师生中有多人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同时通报给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日常生活也要防蚊灭蚊 勿把登革热带进校园 清积水 换: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每3~5天换水一次)。 清: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每3~5天清理一次)。 翻:闲置、废弃容器需清除或翻倒过来。 养:水缸、鱼缸等适时放养鱼类(每周清洗1次)注意:清积水时发现有蚊幼虫孳生的,不要倒在下水道中,可就近倒在干燥的平地上。 讲卫生 通: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扫:常打扫,保持家中干净卫生。 防叮咬 隔: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含有避蚊胺和避蚊酯成分的驱蚊液,并及时进行补涂。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杀灭成蚊。
来源:广东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