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专题 > 科普专栏
分享到:
2021年夏秋季汕尾地区食品风险预警提示
  • 2021-10-13 23:05
  • 来源: 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发布机构: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字体:    

  近期台风频发,我市进入高温潮湿天气。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米粉、银耳和木耳等是汕尾人爱吃常吃的大众食品,然而,近年来我省多次发生食用湿米粉或木耳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究其因,是由于湿米粉、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若上述食品未及时冷藏保存或超过保质期,食用引发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增大。

  椰毒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可随加工原料污染食品。生活中有一些食品易被该细菌污染,若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导致食物中毒。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经120℃高温处理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主要作用于肾脏、肝脏及大脑等器官,目前医学上没有针对其毒素的特效药治疗。

  易感染米酵菌酸的食品常见的有这三类:

  (1)谷物(含发酵)制品,如米线、米粉、粉条、淀粉、肠粉、河粉、粿条、发酵玉米面、发酵糯小米、玉米淀粉、汤圆粉等;

  (2)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甘薯面等;

  (3)变质的银耳、木耳,泡发时间过久的木耳等等。

  为此,我们汕尾市场监管局组织检测机构人员积极在行动,针对我市人民常吃的鲜湿粉做实验,实验表明,鲜湿粉中米酵菌酸产生的主要途径为生产环节被污染了椰毒假单胞菌产毒株的鲜湿粉,其在夏天室温条件下存放2-3天后,会产生足以造成食物中毒浓度的米酵菌酸,但未被污染了椰毒假单胞菌产毒株的鲜湿粉不会产生毒素。同时,我们也对全市的鲜湿粉进行监测,最大限度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消费提示

  今年4-7月份,我局在本市范围内针对易生椰毒假单胞菌产毒株的鲜湿粉进行了10批次的抽检,暂未检出椰毒假单胞菌产毒株.但是,近期我市持续降雨,天气湿热,是椰毒假单胞菌的活跃期,为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我们再次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相关食品时要注意:

  1、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现场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食品经营者在购进湿米粉时,要严格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2、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炮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3、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10月9日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科技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