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专题 > 科普专栏
分享到:
建设“大学科”体系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 2023-03-17 18:03
  • 来源: 科普时报
  • 发布机构: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字体: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培养兴趣的关键期。全国两会期间,青少年科学教育是代表委员眼中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建设“大学科”体系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以科学精神为灵魂、以科学思维为核心、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科学方法提升自主地探究世界、创造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

  “然而,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陷入了瓶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直言,虽然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却没能推陈出新。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内容陈旧,远离生活,老师的教学思想仍停留在重解题、轻解决问题上。

  对此,倪闽景建议,我们迫切需要改变以讲科学、做习题为主的科学课程教学方式。这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的观点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双减’就是减少死记硬背,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老师‘减教书,哺育人’。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钻研能力。”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循序渐进开展科学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科’体系建设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策略,也是对大中小一体化育人实践的内在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洪伟认为,小学阶段重在发挥体验性学习功能,中学阶段重在发挥探究性学习功能,大学阶段重在发挥思辨性学习功能。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建议,试点建设“科技高中”与大学衔接培养人才。“在教育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区域,探索大学、地方政府和基础教育系统三方共同设立科技高中或特色班,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高中生学习相关专业与学科,甚至先修部分大学课程,培养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学习能力、科技实践能力、创意革新能力。”

  加强校外教育资源开发

  科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获得理论堆砌的知识,更应该趋向于通过社会实践培养青少年探究科学本质的能力。对此,童金南认为,应利用好校外教育设施、场所,以及社会教育资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无限机遇和途径。

  2017年,教育部曾启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推荐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单位纳入基地推荐范畴。

  对此,童金南深表赞同。“科学教育不要拘泥于校内,可以在校外教育设施和场所的开发利用上寻求突破,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近自然,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限制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的,并不局限在课堂。校外的社会环境、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也未能给青少年营造出科学合理的条件。”倪闽景呼吁,比如国有科技场馆,可以对18岁以下青少年免费开放,并规定或鼓励学校每年至少让学生有一次机会进入科技场馆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应该要求每所学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节活动;鼓励高科技企业与教育部门联手开展科普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让每一个孩子身边都有科学家。”倪闽景在提案中建议,一些高校实验室、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可以有序向青少年开放。同时,也可以组建科学家志愿者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希望学校和各地的科协联动,邀请一些科研人员联合培养人才,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求欲望。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科技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