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民政部举行2018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黄胜伟、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健介绍民政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会议由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张卫星主持。
张卫星在通报今年前三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安排时指出,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619.9万人,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575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4754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7.6%、12.9%;全国共有特困人员483.2万人,1-9月累计支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237.5亿元,同比增长20.2%。前三季度,中央财政投入资金54.4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各地通过取缔、劝散等方式查处非法社会组织5000多个。目前,全国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记录服务时间超过11亿小时。
刘喜堂在发布会上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民政部党组的有力指挥下,各级民政部门共同努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从2012年底到2017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从每人每年2068元提高到4301元,增长108%;全年支出农村低保金从658.2亿元提高到1023.2亿元,增长55.5%。经与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比对,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17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已脱贫878万人、未脱贫884万人);全国共有1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供养(其中已脱贫50万人、未脱贫76万人),两项合计,共有188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其中已脱贫928万人、未脱贫960万人)。
针对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刘喜堂表示,民政部采取系列措施,指导、督促各地重点解决。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在全国民政系统开展了农村低保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要求各地严肃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吃拿卡要、“人情保”“关系保”和“错保”“漏保”等违法违纪问题。同时,民政部还组织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调研督查,派出督查组督促各地立查立纠、立行立改。民政部党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公开通报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各地查处的6起典型案例,发挥警示作用。
就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后,低保工作下一步的重点问题,刘喜堂指出,一是继续监测各地低保标准的情况,要求它必须动态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二是加强对象衔接,推动各地落实民政部与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在脱贫攻坚中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重病、重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三是推行“救助渐退”,贫困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收入可能不稳定,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给一个救助“渐退期”,不能收入超过低保标准马上退出低保,等收入稳定之后再退出低保;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准确地摸清工作底数,为下一步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奠定基础。
刘健在介绍民政部承担江西省遂川县、莲花县定点扶贫任务并牵头开展罗霄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时表示,截至2017年底,遂川县已实现脱贫68386人,还有1700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17%;莲花县已实现脱贫33065人,全县仅剩658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84%,两县都将在2018年底脱贫摘帽。目前罗霄山片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江西省,罗霄山片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9.86%下降到2017年底的4.36%;湖南省罗霄山片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0.15%下降到2017年底的3.65%。
刘振国指出,民政部将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作为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加以推动。其中,鼓励全国性社会组织发挥优势,多种方式扶贫。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对参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扶贫的社会组织予以倾斜,2017年、2018年共立项298个,项目资金共1.04亿元。动员民政部直管的48家社会组织,参与江西遂川、莲花两个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目前已落地资金5430万元,为两个县按照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就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关爱农村留守老年人问题,黄胜伟表示,民政部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专项政策,并督促政策落地。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从国家到地方的关爱服务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人相比,下降了22.7%。倪春霞在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时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决策部署,各地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就业、就业扶贫、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为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另外,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当中,各地抓住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加强对父母的宣传引导,部分父母或父母一方为了孩子也主动返乡,与子女共同生活,减少了儿童留守的现象。
中国社会报 记者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