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农农函〔2022〕225号
农工党: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专业村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固底板、补短板、扬优势,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农农规〔2019〕2号)精神,我市制定了《汕尾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及补充通知。2019年以来,我市“一村一品”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以县(市、区)政府为“一村一品”项目组织申报和审核批准单位,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为项目组织管理单位,各地积极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建设。2019-2021年,全市共实施“一村一品”建设项目共167个,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共14607万元,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其中:2019年完成42个“一村一品”项目,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200万元。2020年审批建设69个“一村一品”项目,总投资金额9481.27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6457万元,自筹资金3024.27万元。2021年在建56个“一村一品”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950万元。截至2021年,省认定我市“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120个,“一镇一业”特色产业镇12个,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我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初步形成了以广汕公路沿线的主要农产品产业带。(1)以海丰梅陇、梅陇农场、联安、附城即梅陇洋片,以城东、陶河、可塘、赤坑、大湖等片区的水稻、蔬菜和冬种辣椒、蔬菜等种植基地;(2)以陆丰上英、潭西、河西、星都等龙潭片区,常年水稻、番薯的粮食生产基地;(3)以陆丰河东、城东、桥冲、博美、陂洋等陆丰东片的水稻、番薯、蔬菜及冬种蔬菜萝卜等主要农产品基地。
(二)初步形成了以沿海岸线的特色蔬果产业带。(1)以城区捷胜、东涌、红海湾、海丰大湖、陆丰金厢、碣石、湖东、三甲及华侨区等这些沿海岸线乡镇,以发展特色优质蔬菜、萝卜、西瓜、特色杂果等为主;(2)红海湾、大湖、上英、潭西、南塘等种植花生及优质甘薯,以南塘花生、大湖花生、及潭西、上英、河西、湖东的优质甘薯等较为有名气的大宗产品,发展优质花生、甘薯产业;甲东、甲西、华侨等生产优质乌皮冬瓜等季节蔬菜;华侨区生产优质杨桃、油甘、莲雾、柑桔等杂果,作为优质杂果精品区。(3)赤坑、东涌、可塘、陆丰西南、城东、陂洋、八万、碣石、南塘、华侨区等以发展优质荔枝为主攻方向。
(三)初步形成了北部山区茶叶、南药山区产业带。(1)海丰莲花、平东、公平、陆河新田、上护、南万、陆丰大安、西南、陂洋等山区,海拔较高的地区,以发展优质茶叶为主要产品;(2)陆河东坑、螺溪、上护、南万等青梅生产为主的青梅特色镇;(3)黄羌、可塘、公平、平东、南万、新田、上护、东坑、西南、大安、陂洋等乡镇,以种植相思藤、甜叶菊、淮山、金银花、牛大力、南沙参、栀子、灵芝等南药片区;(4)陂洋、八万、河东等山坡地带,以种植菠萝为主,形成特色优质菠萝生产基地。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产品专业村镇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有的镇村只重视项目申报,轻视项目管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申报和管理是以镇(村)为属地管理责任,但镇(村)委派的管理人员对相关业务不够熟悉,平时对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加强“一村一品”项目建设指导有限。
二是有的村镇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以及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布局规划不足,停留在“办一处是一处”的初级阶段。
三是单个项目投入少,带动力弱。按项目申报规范,每个项目不高于100万元,项目投入资金量缺乏,带动村民致富的能力有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厅新一轮《关于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的通知》(粤农农办〔2022〕61号)的文件要求,以各地资源禀赋为依托,深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运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理念和方式,走组织化、品牌化、绿色化、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一是继续扶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以村(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着重推广新品种、绿色生态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建设特色产业生产“三品一标”基地,推动生产托管服务;着重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与小农户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着重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提升品牌;着力扶持采收、分拣、清洗、烘干、储藏、保鲜、包装等设备设施,构建生产、加工、储藏、物流、营销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二是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将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组织化程度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符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专业镇条件的村镇继续积极组织申报省级认定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打造一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积极推动形成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二)继续加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粤财农〔2020〕106号)、《关于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的通知》(粤农农办〔2022〕61号)要求,规范项目储备、遴选、上报、实施、监控等工作。以“谁确定项目、谁组织实施、谁承担主责”为原则,落实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总责任,严格按照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项目入库储备的通知要求,督促各县(市、区)及时公开申报信息,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报,做好项目评审、公示,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按时录入省财政厅“省财政资金市县项目管理系统”提前做好项目储备。项目审批后,做好项目组织实施、跟踪检查、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公示、考评验收等工作。项目建设完成后,督促县(市、区)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价,报市局汇总。
(三)多方筹资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持续发展。针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要鼓励“多方筹措、统筹使用”,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同时,要贯彻落实《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等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农〔2022〕14号),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扶持当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鼓励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财政资金用于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扶持镇村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鼓励金融支农创新,以贴息、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入村集体资金、散户资金、企业资金以及其他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发挥各类资金的集聚效应。
(四)加强对项目实施企业资金使用规范的培训。加强对企业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规范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减少资金浪费,节约社会资源、社会资金。同时,指导他们加强资金使用账户管理,做到资金支付及时收取付出票据,当天做好入账,养成日清月结的良好管理理念。
(五)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采取“省社企业+市社企业(汕尾新供销天润粮油公司)+市、县供销社+民营企业”模式,建设省供销社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汕尾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设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实现全市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基本建成,县、乡镇级物流节点设施和村级物流网点覆盖率100%。建设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设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发动商场超市入驻;推进农超、农餐对接,健全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农户收入。
(六)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培育,提高全市农产品品牌价值、产品质量及产品知名度,将更多优质农产品推向大湾区和国内外市场。
(七)切实加强县级监督管理。各县(市、区)政府和农业农村局要切实提高对项目监督管理的意识,加强对平时项目建设过程的检查指导,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督促,及时做好对建设完成项目的验收。
专此函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