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海丰县油占米实现华丽转身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汕尾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该市海丰县是全省种粮大县、全省首批粮食示范区和传统种植优质稻米优势,采取发展产业基地、扩大种植面积、培育优良品种等措施,打造油占米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种植面积40多万亩,年总产量16万吨。海丰油占米被纳入全国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保护行列,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第一批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海丰县可塘镇成功申报国家水稻产业强镇建设项目。
一、历史背景
海丰县地处莲花山脉南部,背山面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海洋季风调节和北部高山的天然屏障,境内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达360天,土壤肥沃,有机质多,富含适量的咸度,是种植油占米得天独厚的宝地。
据明嘉靖海丰县志记载:“一曰农以生百谷,谷之品曰稻,稻有三种,粘之类有赤粘、白粘、黄粘、迟粘、埔粘,而交趾粘最为繁盛”;清同治海丰县志记载:“赤粘、白粘、迟粘、埔粘,而黄粘即占城尖米。”而黄粘即现在的油占米。海丰县种植的油占米品质好,其米粒细长,晶莹洁白,油脂量高,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素有“油占米”之乡的美誉。
油占米虽然好吃,在过去由于产量较低,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下,迫使大多数农民选择种植高产水稻,21世纪初的十多年间,油占米曾一度陷入低潮。近年来,海丰县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地方品牌,对油占米品种进行改良升级,在保持油占米原有独特香味的基础上,提高亩产量。改良后的油占米无论品相、质量、价格在大米市场上都罕逢敌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油占米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农户种植油占米比常规稻米每亩增收300多元,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目前,在海丰黄江两岸是全省少有的连片超十万亩的优质稻生产基地。
二、做法成效
(一)注重品种选育。近几年来,海丰县联合省农科院水稻所,建立6个品试繁育点,一方面对全县现有种植品种进行筛选,另一方面,引进省内优良品种进行品试对比,选择适合海丰自然条件的种植品种进行推广。经多年选育,油占米种植品种主要以“象牙香占”、“美香占”以及传统品种“新南银粘”等为主,良种覆盖率达到96%,平均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形成了以优质品种为主线,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结构。
(二)注重扩面种植。海丰县围绕县域内水稻主产区,着力扩大油占米推广种植面积。通过实施全省第一批现代粮食示范区建设项目,建成了“两基地、两中心、一平台”。“两基地”即:联安镇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和梅陇农场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两中心”即:优质稻米高效加工中心和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中心;“一平台”即: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成黄江两岸16万亩连片优质粮食示范区,推动了海丰县优质稻产业的发展。
(三)注重产品保护。加强产品产地保护,2019年,海丰向国家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于2020年1月获得登记。加强生产能力保护,全县划定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面积23.39万亩,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等。完善功能区灌排工程条件灌溉渠道1242条,总长度387公里;排水渠道3560条,总长度929公里。与涉及功能区的14个镇(场)、178个村签订管护责任书,把功能区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县镇村三级,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注重科技支撑。实施农业“招才引智”工程,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联系,创设海丰油占米研究中心,创建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加大新品种、新产品、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和推广进程,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加工、包装等领域的研发和拓展。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方面专家为海丰油占米产业服务。2020年8月11日,罗锡文院士亲临海丰指导海丰油占米晚稻生产,“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田”在海丰落成揭牌。
(五)注重园区打造。精心打造海丰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2.021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撬动地方统筹资金和社会资金15212万元。实施主体包括汕尾市丰隆米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和海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安排,到2021年底,海丰县丝苗米产业园将建成为集水稻生产、加工、研发、流通、示范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园区水稻年种植面积30万亩,优质稻种植覆盖率达100%。建成优质稻米原料生产区,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水稻立体种养示范基地,水稻良种培育基地,智慧稻田示范推广基地等,园区水稻总产量达14万吨,产值约3.6亿元,加工值约5.5亿元。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注重品牌培育。“海丰油占米”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并于十九届农交会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上作为全国十位代表之一上台接受颁证。2019年以来,海丰县连续举办两届油占米暨农业产业发展大会,依托国家、省、市三级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将“海丰油占米”这一区域品牌推出广东、面向全国。新华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国家媒体大力宣传,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新闻频道等省级媒体纷纷跟进报导。名声既响,产品自然炙手可热。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高位推动。市、县把农产品品牌培育列入发展规划,制订品牌创建方案,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多次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会、种植基地观摩会。市、县领导多次深入园区调研,指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立农业专家工作室,积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促使海丰县跻身“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和“农业农村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
(二)坚持品牌效应。创建知名度高的区域公用品牌“海丰丝苗米”,培育省级农业企业或产品品牌5个,无公害认证产品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直接带动农户2.8万户,约使11万人口直接受惠,实现园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38元,高于海丰县平均水平15%以上。
(三)坚持高质发展。水稻生产从单纯追求产量转而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油占米生产迅猛扩大,黄江流域“象牙香占”播种面积达到9.6万亩,“美香占”播种面积达到4.1万亩,“新南银粘”播种面积达到2.3万亩。全县油占米年种植面积2.8万公顷、年产量16万吨,产品供不应求,平均销价达到12元/公斤,高于普通大米50%以上。
(四)坚持配套服务。不断提高生产现代化水平,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机耕、机收率达到99%,机插率达到88%。县内长威农机、中荣农业、丰隆米业等龙头企业工厂化育秧面积达到5万亩(大田)。拥有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仓储量达3000吨的粮食加工企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