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委改革办组织向全省各地征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300余个,并经多轮筛选,从中选出20个,经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对外发布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其中汕尾市“股票田”改革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作为【盘活利用资产资源】案例发布。
汕尾市“股票田”改革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土地撂荒抛荒、农村土地小而散、流转慢、低质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老化等问题,汕尾市通过“以田易股”和折股量化的形式,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资本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农村撂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村集体、村民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新机制,构建农业企业“动”起来、农村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探索出一条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目前,汕尾市开展“股票田”改革共6852亩,每年度均可产生约380万元效益。在“股票田”改革的带动下,截至今年9月,全市农村承包地累计流转65.81%,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村集体占比98.61%。
一、建好改革“蓄水池”,强化土地要素支撑。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股票田”改革。强化镇(街)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开展研究论证、摸底调研、动员农户、制定方案、签订协议、引进企业、收益分配等“股票田”改革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通过分析研判搞改革、讲透政策搞动员、按图索骥抓落实,实现关键任务有党员引领、关键问题有党员攻关、关键节点有党员盯守、关键时刻有党员冲锋,有力促进重大改革任务取得新突破。二是通过“六到”工作法取得村民信任。通过村网格员、村组干部、村“两委”干部、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镇驻村领导“六到”村民家中宣传动员,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宣讲、保障农民土地收益、引导农户和企业收益分配公开公平公正,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强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带动身边群众理解清楚改革初衷、内容、前景,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如,2021年,陆丰市城东街道借“撂荒大会战”等东风,在磨海村埔田小组“戍桶坑”探索“股票田”改革,“戍桶坑”原是一片撂荒长达10余年的荒地,因土地酸碱化、劳动力外出等原因,长期无人耕作,土地效益为0,街道党委开展研究论证、摸底调研、制定工作方案、逐户签订协议、引进企业项目,动员农户“以田易股”,将耕地交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确保农户收益得到保证,实现“股票田”改革从0到1的突破,并成为全市第一块“股票田”。三是签订委托流转协议书进行折股量化。推动农户与村经济合作社签订《土地折股暨委托经营协议书》,将耕地交由村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并明确占股比例。如,磨海村推动村民以“一亩折10股”的折股方式与村经济合作社签订土地折股暨委托经营协议书,明确占股比例,将71.75亩土地折股量化为717.5股,农户占比90%,股份收益归农户自行支配,并发放股权证书;村集体持股79.7股,占比10%,股份收益用于发展村集体事业及公共服务,合计797.2股。目前,城东街道共有“股票田”2871.41亩,已产生效益的“股票田”1752.53亩,并通过“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成功引进华鑫盛农业、安舜农业、稻田嘉等一批优质企业,促成磨海泰国枸杞菜、霞湖玫瑰园、东埔赤米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每年因“股票田”改革带来的红利超500万元。
二、搭起改革“引水渠”,激活集体经济动能。一是做实五篇“党建+”文章。县级党委当好“一线总指挥”,多渠道、多途径引领农民拓宽致富渠道,全面推行“党建+产业链”“党建+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带动农户参与股份合作制改革,党员干部带头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以好的党风引领乡风、民风,焕发农村文明新风貌,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做实“党建+产业兴旺”“党建+生态宜居”“党建+乡风文明”“党建+治理有效”“党建+生活富裕”五篇文章。二是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搭建党支部引领、龙头企业主导的利益链接机制,推动农用地流转和引进优质企业相结合,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推动农业产业项目落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三资”平台作用,做好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搭建专业农业生产公司同村集体的沟通桥梁,做好流转主体资格审查,提供估价指导,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人才回流,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铺设改革“输水管”,满足资源发展需求。一是创新推进“股票宅”农村经营新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将村内闲置宅基地纳入“股票宅”折股范围,采用“宅建均定”“宅定建估”“宅建均估”三种定股模式进行折股量化,用“以宅入股”的方式发展民宿旅游新业态,促进闲置宅基地流转。如,陆丰市城东街道霞湖村将拥有290多年历史的霞湖古寨内闲置宅基地纳入“股票宅”折股范围,采用三种定股模式进行折股量化,古寨内的42间房屋已有37间参与流转,其中13家完成规范化、标准化改造,涉及面积2139平方米。通过修缮古寨破旧房屋、深挖古寨文化内核、引进陆丰特色美食店,打造融合古寨文化和休闲生活的“陆丰味道”综合体。仅揭牌开业当天,客流量超3000人次,300多碗粿条汤在3小时内销售一空。同时,陆续入驻的商铺和络绎不绝的游客为古寨注入发展新动力,也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平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二是创新探索“股票树”模式。村民将闲置、撂荒的荔枝树以“一树一股”入股至村经济联合社,由企业与村经济联合社签约合作,企业开展专业化、规模化运营,荔枝树产生的收益由企业、村集体、村民按比例分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如,海丰县可塘镇上达村以“股票树”合作模式,对250亩老旧荔枝林进行综合改造,村民以“一树一股”形式入股村经济联合社(下称村集体),村集体持树入股汕尾市隆兴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隆兴源),由隆兴源负责打造荔枝新品种展示园,并对荔枝树进行改种,在果树五年改种期内,隆兴源无需分成给村集体,但是给予村民提供保底保障,按当季投入的树龄为10年及以上的果树数量给予每棵5斤的“妃子笑”荔枝。荔枝树入股5年后每年荔枝收成时,隆兴源将每棵荔枝树收成的22%荔枝分给村集体(2%归村集体,20%归以“荔枝树”入股的村民)。2022年6月,上达村首次兑现分红收益约1.4万斤荔枝,折价约9.7万元。按持股村民的分红意愿方式,分发荔枝实物0.3万多斤、现金7.5万余元。三是创新发展“股票塭”模式。将农户承包的塭田以折股量化方式,收归村集体统一流转发包,所得收益分成集体股和个人股,集体股用于发展村公益事业建设,个人股归村民所得,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