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邑莲峰亘古在,顾莲生辉今尤美。
近日,记者走进海丰县新望村,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但见道路整洁,果林连片。尤其是顾莲峙自然村,往里走,万木葱郁,古树成荫,溪水潺潺,篱笆园里果树飘香……让每一个踏进村子的人顿时有了愉悦放松的心情。细细地看,还有功能多样的村史馆、凝聚人心的党建文化广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古树公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文化气息。
新望村下辖的顾莲峙自然村,是海丰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示范带“八个美丽”的建设要求,立足海丰独特丰富的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地处融湾前沿等禀赋优势,高标准建设“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中的起点村,也是重点打造的村落。得益于党中央的“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顾莲峙村在古村落旁重新规划宅基地,近十多年来,村民先后搬迁至新建的民居,同时加强对古村落、古树的保护利用,如今已蝶变成了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新村,是乡村旅游的网红地、打卡点。
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以文化人”的载体,用以教育群众、凝聚民心,推进移风易俗 美丽党建 提升乡村振兴“执行力”
顾莲峙自然村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遗址,村落周边都是上百年的古树,原本“脏乱差”现象严重,村民环境意识较差。古树公园曾是一个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垃圾杂物的盲区死角,成为村民养鸡养鸭的“好”地方,鸡棚鸭舍导致到处污水横流、臭味熏天,恶劣的环境让广大村民苦不堪言。
那么,一个“脏乱差”典型村怎会蜕变成如今的靓模样?事情还得从抓党建说起。
村子发展落后的症结所在,是过去党支部的向心力、执行力比较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新望村新一届党总支成立后,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落实有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其他工作任务也安排得满满当当,推进得顺顺利利。通过征求意见、落实“四议两公开”,该村决定打造顾莲峙自然村古树公园。
顾莲峙自然村有22名党员,占了新望村党员总数的三成之多。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古树公园原有25户违建鸡棚鸭舍,其中6名党员干部率先在3天内拆除。村民们耳闻目睹了党员干部雷厉风行、高效的工作作风,村里剩下的19户村民也迅速主动自行拆除违建。
依托古树公园,带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传播任务的党建文化广场建成了。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目前已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文化、红色革命事迹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果展示长廊等设施。
党建文化广场、古树公园的华丽变身,是党“细胞”动起来的生动注脚。
据海城镇党委书记许泽武介绍,在实施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新望村突出培育“美丽细胞”,围绕《海丰县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美丽党建”三十条》举措,着力建设“美丽队伍”、落实“美丽行动”、打造“美丽阵地”,让党“细胞”动起来,使党员身份“亮”起来。
他说,顾莲峙自然村党建文化广场日常的清洁维护是由党员自发带头进行的。通过长期的示范,带动了各家各户积极管好“门前三包”,如今的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村里还先后培育了巾帼党员先锋队、环境卫生整治党员小分队等一批美丽队伍,依托“一亲三心”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带头“联户交心”宣讲政策法规,形成了户户比文明、比环境、比变化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海丰县压实镇、村、组干部责任,强化党组织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头雁”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战斗堡垒,村民小组为“生产队长”,以这样的乡村振兴组织架构打造乡村振兴工作的“狮子型”干部,让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切实提升乡村振兴“执行力”。
党建文化广场依托该村古树公园而建,融入党建文化、核心价值观,展示乡村振兴成果
美丽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引领力”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产业,基础也在产业。
新望村全村以种植梅、李、茶、葡萄为主产业,种植梅李更是由来已久。
许泽武表示,作为镇党委书记,要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当好“狮子型”干部的要求,在乡村振兴工作上当好“设计员”,因地制宜分析各村交通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当前乡村振兴服务设施存在的短板,避免各村重复建设。
他说:“新望村是以梅、李为主产业的,它们既有观赏价值,也有食用价值,还有周边的民宿、农家乐,整合成资源规划打造,推动乡村振兴。”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新望村全村梅李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目前种植面积约1500亩,亩产3000斤,产值约900万元;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收入大幅提升,其中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8.4万元,较2017年增幅106%;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2.9万元,较2017年增幅52%。
顾莲峙自然村是种植梅李面积最大的村,该村瞄准“梅李花开时期可供游客观赏,结果时期也可提供亲子采摘体验”的新型农旅产业路径,将党员示范岗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乡村振兴项目上,落实党员对接联系,带头开展环境整治,引导村民开展规模种植,把美丽田园、美丽通道转化为美丽经济。
经过党建文化广场旁的青梅园时,记者看到篱笆边上竖着一块印着写有种植户、联系党员名字的绿色小牌匾,上面还写明了联系党员的职责,包括了解种植户思想、工作及生活情况,帮助种植户解决生活及生产问题的困难等。这些“联系党员”们在产业振兴工作中履职“上岗”,成为了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去年,新望村党总支按照市委、县委关于激发“美丽动力”、深化“5+2”农村综合改革的部署,坚决向改革要动力,破除农村发展制度障碍,成立了农房开发部,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引领力”,发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先后整合周边自然村1800亩土地、27间闲置房屋以及游泳池、农家乐等公共资源,打包与海丰县乡里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经营乡村旅游项目,获得固定收益,每户每年可分红约2.6万元。同时,发动农户与莲花茶业、莲银生态农业等省、市龙头企业订立合同关系,免费获取种苗、技术指导,带动农户每户增收4900多元。目前,村委辖区内已有农家乐6间、茶业销售点4处、电商网点1家,有力地推动了村旅游经济、餐饮经济、民宿经济。
该村村史馆是承载乡愁、留住乡愁的地方,陈列着农机农具、戏服戏帽等展品
美丽乡村 培育乡村振兴“生产力”
“美丽”是乡村的生产力之一。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望村党总支贯彻落实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3+1+7”工作思路,以抓组织建设、发挥四级书记抓党建作用、抓好人才振兴,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写好巩固脱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充满活力等7篇文章,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
顾莲峙自然村古树公园里有榕树、苦楝树、樟树等树种,还有6棵超过一百年的古树,其中1棵古树沿着老屋墙体生长,形成了奇特的树形姿态。加上公园附近是古村落遗址,由于保护得当,东西南北四大寨门、古井、鹅卵石巷、大门楼、戏台等遗迹得以保存。这里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白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到了傍晚,就会迎来一大群前来休憩的村民,有的散步、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健身,好不惬意。
顾莲峙自然村的村史馆,原来是村民小组的议事场所,如今成了一道靓丽风景。去年,省委书记李希到汕尾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对海丰县利用农村宗祠、祠堂等民俗建筑资源建设村史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初,新望村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按照省委书记李希的指示要求,整合场地资源,利用顾莲峙自然村旧社馆改造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村史馆,让群众在这里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接受乡村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的熏陶。现在,这里除了可以举办舞狮、猜灯谜、唱戏唱曲等节目,还能举办理论宣讲、文化、教育、科普等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闲暇之时,村民和游客也在这里休闲、看书。
生产力要“可持续”,还要在“留人”和“培育人”上下功夫。
新望村坚持引进人才,如新一届的“两委”干部中,有一名返乡大学生、一名退役军人;又如返乡党员、农民画家王瑞,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让他回乡就业,成为文化传承的带头人。王瑞说,以前在外打工,总觉得没有归属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看到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浓浓的乡愁把他“唤”回了家乡。在新望村党总支的引导下,王瑞发挥自己的书画创作特长,不时在村史馆和工作室组织活动,免费教村里的书画爱好者画画、写字,为提升村文化底蕴贡献党员的力量。
为进一步强化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海丰县委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共同创建一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的平台——乡村振兴学院,并正式挂牌运作。今年来,海城镇共有136名村干部参加全县村级“两委”干部“春训”,示范带受益村共有156名群众参加“粤菜师傅”工程培训班。
一门手艺带活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活一片乡村。
“粤菜师傅”工程解决了乡村振兴示范带里民宿农家乐的厨师问题,带动示范带片区200多人就近在周边农家乐就业,月工资收入7000元左右。
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振兴发展,都加快了新望村向美丽进发的脚步,由点连片到带,海丰“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全域绽放,也将由“外在美”向内外兼修的深刻蝶变。
干净整洁的村道让顾莲峙村更加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