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和要求,市农业局从市场经营秩序和市场物价入手,开展调查,并从中排查是否存在欺行霸市行为。7月初,市农业局牵头成立猪肉市场专项调查小组,对本市及深圳市、惠州市等地的农资市场及屠宰厂进行调查,并召集市直相关部门和市城区政府研究提出稳定市区猪肉价格和市场经营秩序的举措。
根据调查,7月上旬,市区批发统肉,价格在7.6-8.5元/斤之间,平均价约为8.1元/斤,与各县(市、区)猪肉批发价基本持平。城区其他市场猪肉价格与各县(市、区)猪肉价格基本持平。由于市区奎山经贸市场摊位租金偏高和消费群体特殊等原因,猪肉价偏高,市区奎山经贸市场肉价相对偏高2-3元,为全市最高,整体拉高市区猪肉价格。
汕尾市市区猪肉零售价格(排骨23-25元/斤,前栏瘦肉23-25元/斤)比深圳市价格(排骨25-27元/斤,前栏瘦肉25-27元/斤)略低,比惠州市价格(排骨22-23元/斤,前栏瘦肉18-22元/斤)略高,再从三地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准相衡量,我市肉价还是显得贵一些。其中位于市政府和城区政府宿舍区所在地的奎山经贸市场的肉价为全市最高。
市区猪肉价格略偏高的原因:一是农贸市场设置不合理。市区现有农贸市场大多是建市初期由居委或私人投建,辐射人口不一,如奎山经贸市场辐射人口多,又是市政府和城区政府宿舍区所在地,购买人群比较高端,导致肉价比其他市场高。二是财政投入少。我市肉联厂都是食品公司或私人投资,财政投入很少。三是农贸市场租金偏高。市区农贸市场主体几乎都是私人的,租金偏高,势必转嫁到猪肉价格上去,导致肉价偏高。四是屠宰企业数量多,产能过剩。全市设置48家生猪定点屠宰厂(现开展屠宰业务的有37家),各县(市、区)中心屠宰厂设计日屠宰生猪3000头,而实际只屠宰150-200头猪,造成产能过剩,也提高了生猪屠宰的单位成本。五是猪肉价格放开,不便干预。按现行政策,猪肉价格没有列入省定价目录,物价部门不便直接干预,屠宰经营企业更无法干预零售肉贩价格。
稳定猪肉价格和市场经营秩序的举措。治标措施:一是市肉联厂在各主要农贸市场内设置直销店,引导带动猪肉平价销售。二是在农贸市场显眼位置设置电子显示屏,公布肉联厂统肉批发价及主要农产品的零售价格。三是要求猪肉零售商户明码标价销售,让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肉价。四是加强对猪肉批发价的监管。市发改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畜牧兽医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猪肉批发价的调查测算,加强监管,促使屠宰企业的猪肉批发价保持在合理价位。
治本措施:一是合理规划设置市区及县城的农贸市场。按人口分布合理布点,新建大型住宅小区及城市综合体配套农贸市场,在方便市民购买肉菜产品的同时,平抑农产品价格。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在改造屠宰厂设备设施、压点提质、转型升级及屠宰厂标准化创建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市场管理部门根据农贸市场的服务人口合理设置肉摊数量,提升单位肉摊的售肉量降低人工成本。还要加大对市场猪肉的查证索票工作,严控未经检疫猪肉及来历不明猪肉进入市场,规范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