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时节,海陆丰大地生机勃勃,沃野田间,机械轰鸣,智能农机精准作业、水稻密植技术应用普及、优质良种推广落地、农技服务扎根田间、惠农政策强化保障……广大农户紧抓节气窗口,积极投入各项春耕备耕工作中,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全年粮油作物稳产高产筑牢根基。
海丰县公平镇的春耕现场,插秧机在田间作业。
在海丰县公平镇的春耕现场,无人驾驶插秧机隆隆前行,秧苗落地成行,齐刷刷扎根泥土,勾勒出规整的阵列。科技不仅提升效率,更重塑生产模式。“以前全家忙活十亩地,如今有这些机器在地里跑,犁地、耙田这些重活都交给它们,两天就干完了,现在省下力气搞连片冬瓜种植。”当地村民赵伯告诉记者。
科技赋能的同时,种业创新也在为丰收埋下伏笔。全市推广水稻新品种达6个,涵盖香汕油占1号、青香优19香等优质品系。 “香汕油占1号是香雪的升级版,产量提升5%至10%,抗性更强。”海丰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与植保植检股股长卓晖山介绍道。这一历时多年培育的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省级审定,今年早造示范种植500亩,晚造计划推广至10万亩。
良种落地,更需良技护航。入春以来,全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开启护航模式,从防寒防冻技术指导到早造水稻育秧技术培训,从推广水稻合理密植增产技术到优选水稻及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农技服务正注入春耕每个环节,短视频平台推出早稻育秧技术要点微课,农技服务直达千家万户;海丰海城镇的培训会上,知识学习点燃春耕热潮,在陆河水唇镇田间课堂开讲,农技专家现场演示水稻合理密植操作……今年1至2月间,全市农技服务超5000人次,解决技术需求676项,科技服务足迹遍布14469公里乡间路。
与此同时,春耕服务专班走村入户,破解引水灌溉、土地流转等难题;政策性水稻保险覆盖率持续提升,让农户无后顾之忧。陆河县农户陈伯感慨:“从前靠天吃饭,如今政策保底、科技出力,种田底气足了!”
据悉,根据2025年省级下达目标任务,我市须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2.83万亩以上、总产量超43.99万吨的工作指标。我市自我加压,将种植面积目标提升至123万亩,并已将具体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县(市、区)。为强化政策保障,我市连续出台《春耕十条措施》《春耕倡议书》等指导性文件,构建起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其中,陆河县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对种植早稻50亩以上的农户实施每亩300元财政补助;同时建立责任倒逼机制,明确规定对存在连片撂荒10亩以上情况的行政村,将对该行政村村委会及驻村镇干部实施直接问责,层层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
政策落地,监管同步。全市农资打假行动正为春耕护航,执法人员严查制假售假、哄抬价格等乱象,推动“放心种子”“安心化肥”直达田间。
夕阳西下,水田倒映霞光,嫩绿的秧苗随风轻摆。汕尾大地的春耕交响曲,正谱写着又一个丰年的序章。
汕尾日报记者 罗瑞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