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是珠三角连接粤东东部沿海的桥头堡。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海也丰饶陆也丰饶”之美誉。但是,从衡量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来看,汕尾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大市的地位还是不相适应,与有山有海有平原的资源优势还是不相匹配,发展具有汕尾特色的现代农业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加快汕尾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当好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回顾汕尾农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围绕汕尾农业要“种养什么?怎样种养?如何销售?”三个大问题,努力探索实践符合汕尾实际的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一、特色农业之路。汕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孕育和造就了不少优稀独特的农产品,诸如黄羌黄花菜、梅陇莲藕、陆河青梅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汕尾特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特色和优势得不到发挥,农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有限,占有率较低,在生产和流通两端都有局限性。农业产业的低迷和薄弱,令人对投资农业的信心不足,甚至有人谈“农”色变,由此造成了有的农村土地丢荒、有些农民寄希望于 “地皮升值”而不是农产品走俏。因此,发展汕尾特色农业,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路子选准之后,就要敢于冲破发展瓶颈,加大开发力度,瞄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产品,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效益优势,这才是汕尾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打造凤山红灯笼、黄羌黄花菜、梅陇莲藕、联安有机米、莲花山云雾茶、潭西蕃薯、博美萝卜、东坑青梅、南万美人芋和华侨红杨桃等十大特色农产品。
二、品牌农业之路。过去,由于对农业品牌建设重视不足、投入不多和宣传不够,致使汕尾很多特色农产品、拳头产品仍是“村里的小芳” ,有品无名,有牌不响,一旦销售渠道不畅或加工保鲜跟不上,“谷贱伤农”的事件就随之发生。农产品要创品牌,首先必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既要注重注册商标和各种权威认证,也要在产品设计包装和广告策划等下功夫。“好酒也要勤吆喝”,名优品牌要经过长期的培育和打造,才会逐步响亮起来。2011年我们首次举办金牌农产品评选活动,评选出皇斋虎噉金针菜等十大金牌农产品和梅陇莲藕等二十个名优农产品,这既是汕尾农业走上了品牌农业之路的标志,也是引领汕尾农产品发展方向的标杆。
三、规模农业之路。要做强做大农业产业,解决汕尾农业 “老、弱、散、小”以及特色农产品“有名无量”的问题,就必须创新观念,打破小农意识,走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之路。首先要加大农业资金的投入。要广辟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和群众等多渠道投资农业的格局。其次要发展规模经营,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和农业园区。要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品种,推进汕尾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当前要重点建设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十大“菜篮子”工程基地、五大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打造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兴喷灌设施农业示范区、国泰、五丰海产品加工示范区、生宝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区和万亩现代标准农田示范区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联市场,下接基地和农户,对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工产业化、流通一体化不仅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而且也是汕尾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不可或缺的载体。
四、生态农业之路。目前汕尾的发展优势,也就是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方面,青山绿水蓝天碧海,自然环境优美独特,是实施原生态农产品工程的“风水宝地”。近年来,汕尾已经成为珠三角等地悠闲旅游的“度假村”,下一步是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汕尾打造成为绿色食品的 “后花园”。在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一些地区受工业化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汕尾要善于化危机为机遇,把后发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充分挖掘汕尾传统品牌资源,打造特色原生态农产品品牌。要根据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按照“种养基地化、肥药有机化、加工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生产季节化、监管终端化”的要求,实施汕尾原生态农产品工程,在汕尾十大金牌、二十个名优农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着力打造“汕尾制造”原生态菜篮子系列农产品。在销售策略上,要以陆丰内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大型农产品物流基地为依托,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有关的农博会、洽谈会和展销会,把更多更好的汕尾农产品、海产品、畜产品推向珠三角和港澳等地,进而打响汕尾农产品的“生态牌”、“放心牌”,逐步使汕尾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大市场。
五、精细农业之路。现代化的精细农业是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和立地条件,通过“量化指标”定性定量生产制造农产品,它具有工厂化、程序化、数字化的特征。如汕尾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兴喷灌设施农业示范区等已初具雏形。但现代化的精细农业,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按照目前汕尾的财力和人才状况,要发展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当前,汕尾发展精细农业的主要路径选择是: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精耕(养)细作”生产高端农产品。农产品要成为商品中精品,同样要 “内强品质,外树形象”。过去,汕尾农业由于管理粗泛,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加上包装欠讲究,很多农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给人们总体的印象是大路货、便宜货,因而难以打入大型的超市和走进高端的消费群体。随着人们对饮食卫生和食品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汕尾的农产品,只有按照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和质量要求,生产优质产品,通过品牌建设和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在注册商标、质量认证、设计包装、市场准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做足功夫,才能真正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才能有好销路和好价钱,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者单位:汕尾市农业局)(陈德忠 罗善杰)